q=We+p
We =(γ-2c/Be)Ce
式中:F——总顶力(kN)
Bc——管外径(m)
t——管壁厚度(m) L——顶进长度(m)
F0——初始顶力(kN)
式中:γ——土的容重(kN/m3)
pw———地下水压力(kPa) σ?——管子法向土压力(kPa) W——每米管子的重力(kN/ m2)
式中:α——管子法向土压力取值范围
F=F0+πBcτaL
τa=C?+σ?μ?
c——土的内聚力(kPa)
Δp———附加压力(一般为20 kPa) τa——管子与土之间的剪切应力(kN/m2)
p——地面的动载荷(kPa)
式中:C?——管子与土之间的粘着力(kPa)
μ?——管与土的摩擦系数μ’=tg(φ/2)
F0=(pe+pw+Δp)×0.25×π×Bc2
σ?=αq+ 2W/[π×2(Bc-t)]
q——管子顶上的垂直均布载荷(kPa)
式中:We——管顶上方土的垂直垂直载荷(kPa)
式中:pe———挖掘面前土压力(pe =150 kN/m2)
8-11
(3.2.11.7-2)
效果。
纠偏工作。
浆套的形成。
3.2.13注润滑泥浆
3.2.12测量与纠偏
Ce =[1-e-(2Kμ/ Be H)]/2Kμ/ Be
每顶进1m,观测一次。
Ce——土的太沙基载荷系数 Be——管顶土的扰动宽度(m) H——管顶以上覆土深度(m)
胶管,布设至注浆孔,加装注浆分闸门。
μ——土的摩檫系数(μ=tgφ=tg30°)
式中:K——土的太沙基侧向土压系数(K=1)
Be =(Bc +0.1)[1+sin(45°- φ/2)]/ cos(45°- φ/2)
3.2.12.3每顶进50~60m需对整个管段接口处进行中线和高程复测。
3.2.13.1顶进过程中,通过管节预留孔向管外注润滑泥浆,以减少摩擦阻力。
3.2.12.2工具管起导向作用,要求质量高,在顶进过程中需加强观测。每顶进
3.2.12.1工作坑内的测量方向控制点、高程点应设在不易扰动、通视的边壁上。
到“勤纠、缓纠、慢纠”,顶进过程中及时绘制中线、高程及顶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
300mm~400mm测量一次,顶进第一节时,每200mm左右观测一次,正常顶进时,
3.2.13.3注浆孔数量根据管径确定,每节管宜为3~6个,均匀布置,其布置要有利于
3.2.13.5注浆压力从0.1Mpa开始加压,注浆量、压力等参数确定应按减阻效果及不使
3.2.13.4在每个注浆孔中安装一个单向阀,避免管外浆液倒灌而堵塞注浆孔,影响注浆
3.2.13.2注浆泵选择脉动小的螺杆泵,流量与顶进速度相匹配。输浆管宜用钢管或高压
3.2.12.4纠偏时,及时调节刀盘旋转方向,消除小转角,调节机头纠偏油缸伸缩量,做
8-12
送至机头后。
3.2.17接缝处理
3.2.15机头进洞
地面变形为原则。
3.2.18润滑泥浆置换3.2.16设备拆除及洞口处理
浆为主,补浆为辅。
3.2.14顶进管内通风及照明
3.2.16.1设备拆除,一般管内管外同时进行。
3.2.15.4将机头顶到接收坑内的接收导轨上。
至每个孔无水渗出,方能拆除洞口止水设施。
接收坑进洞止水装置、接收导轨及向坑外排水系统。
3.2.15.2机头进洞时加强通信联系,操作可靠,顶进迅速。
3.2.13.7当顶管线路过长时,每隔400m增设压浆泵进行注浆。
3.2.16.3浆液重量配比——水:水泥:水玻璃宜选1:1:0.15。
3.2.14.2管内通风有利于改善空气湿度、密度,保证测量的精度。
3.2.13.8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3.2.14.3管内照明每10个灯选用一个照明变压器,照明变压器固定牢固。
3.2.15.3机头进入洞区后,破碎洞口内素混凝土,调节止水装置,启动排水系统。
圆周,在每个孔内安装注浆接头及球阀,接通注浆机,将混合浆液分次注入孔内,直
3.2.15.1机头距接收坑40米时须进行已顶管线全线联测,机头距接收坑10m时,安装
3.2.14.1及时监测管内氧气含量,如小于相关标准,需在管内连接2寸通风管将空气输
3.2.13.6注浆应从顶管前端进行,待顶进数节后,再由后端向中间进行补浆。以同步注
3.2.16.2接收坑洞口采用注浆止水,在接收坑外壁的顶进管内钻4~6个孔均匀布于管的
顶管结束后按设计要求在管内接缝处填充弹性密封膏。
8-13
差
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置换润滑泥浆,填充管外空隙,防止地面沉降。
4 质量标准
4.1基本要求
3.3.3冬期施工
3.3.1雨期施工
3.3季节性施工
填塞物应密实。
4.1.2管道质量检查
4.1.1工作坑应质量检查
种泵、输送泥浆的管路受冻。
3.3.3.3在泥浆中添加食用盐等防冻剂。
4.1.1.3后背墙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应垂直。
4.1.1.1工作坑支护牢固,形成封闭式框架。
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
4.1.2.3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3.3.2.1工作坑应搭设防雨蓬,工作坑内设集水坑,防止雨水进入管道内。
4.1.1.2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一致。
3.3.2.2在工作坑四周设临时围堰,采取有效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工作坑内。
4.1.2.2接口必须密实、平顺、内侧表面齐平,滑动橡胶圈中心应对正管缝、不脱落,
证及试验报告单。滑动橡胶圈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水泥、膨润土应有
4.1.2.1管材的品种、规格、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
3.3.3.2在泥浆池及露天设备上部搭设遮风棚,并用草帘覆盖。特别防止电动葫芦及各
3.3.3.1为防止泥浆冻结,进入冬季要在坑内增加排水设施,确保施工坑内排水通畅。
4.1.2.4顶铁与导轨、管口、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4.2实测项目允许偏
8-14
导轨
后背
移
高程
间错口
项目
相邻管
管内底
中线位
5 成品保护
项
目D<1500中心位移坡 度D≥1500D<1500D≥1500D<1500
D≥1500
工作坑每侧宽度、长度
垂 直 度
水平与中心线偏差
+40-40
+30
-50
4.2.2顶管允许偏差见表4.2.2
国家标准
≤20
≤10
≤50
≤30
2、表内D为管径(mm )。
5.1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现况管线。
+20-20+10-30
允许偏差(mm )
企业标准≤10
0.1%L0.1%L
4.2.1顶管工作坑及设备允许偏差见表4.2.1
≤20
≤50
≤30
0.1%H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mm)
不小于设计规定
左3以内;右3以内
顶管工作坑及设备允许偏差
5.2现场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严禁磕碰管口,防止管口破损。
范围每节管每节管每节管
检验频率
每座每座每座范围检验频率
注:1表内H为后背的垂直高度(单位:m);L为后背的水平长度(单位:m)。
顶管允许偏差 表4.2.2
注:1、管内底高程如管径<1500mm的最大超差超过100mm;管径≥1500mm的最大超差超过150mm时,均应返工重做;
8-15
每个接口
1111
用经纬仪测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用水准仪测量用经纬仪测量
1
点数
1
1
1
2
表4.2.1
检验方法
用垂线与角尺量
用水平仪测
用尺量
用尺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