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占24%,想缩小规模的有2个,占2%。在中央、省及地方各级出台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具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的背景下,种粮大户积极性大为高涨,对扩大经营规模愿望较为迫切,但同时也经历了粮价波动、农资及土地流转费用的上升。不少大户仍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扩大规模。资金不足和土地流转秩序不健全是制约大户进一步增加投入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在对“目前影响土地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中,回答“资金不足贷款困难”、“土地流转秩序不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粮食价格过低”、“自然灾害频繁”、“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42%、40%、9%、7%、1.0%、1.0%。政府应该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资金扶持,并且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秩序。未来一定时期,土地流转仍是大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出现,也会有少许的种植大户选择退出,不管怎样,我们希望未来的规模种植可以更加的理性,是真正想种地的人,在了解了种地的事实情况后,进行的适度规模的种植,少一些狂热,就会少一些茫然。解析篇:多元化的需求与农资决策因素——大户“搅局”市场因素解析在拜耳花生总动员活动现场间隙时间,一位信阳的种植大户拿着手机上拍的一张“白虫”来请教记者旁边的经销商,说去年花生上出现了这种虫害,以前很少见,不知道怎么防止,当地卖的有药,但太贵了??同样,在拜耳花生示范田外,一个经销商和一个大户蹲在麦地里,拔了些麦苗,笔者听到他们是在讨论小麦根腐病的发
生程度和防治。
种植大户,在产品之外正出现着一种多元化的新需求。大户产品之外的多元化需求种植大户除了好产品之外,有了更多的需求,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学习、土地的合理种植、作物托管、农药之外的
病虫害防治、对农药大包装的新需求??
记者发现,种植大户出了好产品之外,有了更多的需求,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学习、土地的合理种植、作物托管、对农药大包装的新需求??更多的是,当企业在讨论大户和作物解决方案的时候,种植大户和经销商在讨论病虫害。以前,农户是在讨论产品价格和品牌,现在的种植大户更多的是谈田间效果,这让我感觉到所谓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案、从种到收的作物解决方案并不是我前印象中的空洞之物,它是大户最迫切的需求,是企业和经销商正在一步一步地展开的田间方案。大户选择农资的决策因素分析种植大户千差万别,由于知识、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选购农资上也各有偏好,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种植大户选购农资更加理
性,而且大多是重视效果和质量,品牌、价格就次之了。 1、种植经验型大户:无需服务,农资质量为首 2、植保技术型大户:与大户交流,相信自己经验 3、小规模大户代表:效果试验,赚钱就信你 4、减产受损失的大户:最看重诚信
5、经销商谈大户选择:质量、品牌、价格与服务的权衡总结起来,
种植大户的多元化需求和新的农资选购决策因素给了经销商和企业一个启示:
新时期的农资经营与服务就是“智慧+沾满泥土的双手”。 模式篇:“要有沾满泥土的双手”,就是要放下那些空洞的说辞,真正地走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大农户的需求,去了解土壤的需求,去了解作物的需求,而后为大户提供最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为作物提供最完善的作物解决方案。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去经营——谈经销商“三级层次”服务新模式在介绍经销商服务种植大户的一些新模式之前,我想先阐述两个简单的前插:大户与经销商初期的纠纷及零售商未来之路。磨合期,“高风险性+赊销”引发的纠纷“虽然很希望与大户合作,但我们已经少了很多主动性。”安徽毫州种植大户丁洪涛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是大趋势,但安徽毫州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丁洪涛还是以传统的“零售商—农户”的模式。虽然很想和大户合作,但是介于和种植大户合作的高风险性,具体体现种植大户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很少数是农民出身,他们大多承包土地的出发点不好,他们或者是想靠国家补贴赚钱,或者贪念赊欠农资款获得蝇头小利。这个问题很令人头疼。所以丁洪涛目前并不主动与大户合作,以服务小农户为主。相比和种植大户面对面的直接对接,传统的“零售商-农户”销售模式可以分担经销商的风险。丁洪涛介绍,如果有的种植大户主动找到他们合作的话,必须提前“约法三章”:
1.经销商只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如果是由于天气原因、使用方法不
当等其他因素导致损失的,与我们无关;
2.保证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在产品示范推广过程中,还会跟踪服务,厂家协助。
3.对于那些故意拖欠农资款项的大户,不会与之合作。
据本刊的特约作者李永介绍,连云港一棉花种植大户从经销商老张处赊销了4000斤棉种,总共欠款一万多元,因为棉种的出苗又比较苛刻,比如温度,湿度,深度一样不合适就会出面不好。所以老张为了降低种子出苗的风险,他当着农民面,把棉种抽样保存在信封当中,封口贴上买卖双方的签字封条。如果发生种子芽率纠纷,就以封存的种子为证件来测芽率。然而,由于气温过低,导致棉花烂种,出苗率还达不到50%。农户就要求老张赔偿或者让老张去山东看看。老张经过实地检查,双方没能解决问题。为了能要回欠款,经销商起诉了大户,但是这个户主太穷,到现在这1万多元的欠款还没有收回。点评:丁洪涛说,
一个种植大户由于自己产品使用方法不大,但产品本身没问题,而造成较大损失,找他们赔偿。哑巴吃黄连的感觉让他不主动与大户合作。而这样的问题在与散户的合作中也会遇到,只是散户损失相对小,又不善于索赔。所以在笔者看来赊销和产品事故不应该作为不主动和大户合作的理由,经销商需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需要去做好跟踪和技术服务,这样一是减少了种植大户的风险, 二是即便有了风险,但大户看到你真诚用心的服务,也没有理由去抵赖,毕竟大户的农资辐射影响力不小,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大户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