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呈现思维的开放性、新颖性和独创性,结合应用写作的文种要求,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要求不能高,根据学生创造能力的不同,允许学生模仿、套用、移植、改写等,都可视为创造,关键引导学生从低层次创造要向高层次推进。尤其在引导学生新闻写作、广告创意、社会评论、毕业论文等方面要设法创造。 3.实践性原则
思维力不是人于生俱来的,是后天学习与实践的结果。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一篇优秀的应用文中,能解读出写作者的思维力,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系统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操作活动,将语言有机的运用,形成一个个文种现象。如今,我们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同样的就是要有能力解读文种、写出文种。解读是寻找应用文的思维导图,写作就是实践体验。无论是课堂实战写作、模拟场景写作,还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文写作技能,都要符合写作规律和实践出真知。
在熟能生巧中,运用求同思维,找出事物的本质;运用求异思维,寻找事物的新颖;运用聚敛思维,寻求事物的高度;运用立体思维,寻求事物的深度,这就能反映出写作的思维力。
三、应用写作中“信息流”与“思维力”的关系
一贯能写出好的应用文,必然是思维力极强的人,必然也是掌握大量写作信息的人,他善于处理信息,能搜寻到“金矿”。因此,“信息流”与“思维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信息流”是提升“思维力”的基础
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形成大量的文字“信息流”,他人发布的,自我写作的,都会在这网络时代里构成一巨大的网,在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流动。人们身在其中,就必须练就“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应用文读写能力。因此,拥有大量的信息,才会引发思考。对信息的真假、好坏、取舍作鉴别,对自己是否采取文字行动作分析,是否显现管理功能、中介功能、告知功能、协调功能、导向功能、知照功能、凭证功能、规范功能、联系功能、交流功能等作决策。所以,没有更多的“信息流”,
就缺少更多的比较鉴别,缺少筛选提炼的材料,缺少诱发灵感的资源。 2. “思维力”是处理好“信息流”的保证
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周旋在“信息流”之中,但每个人对信息流的敏感程度不一样,这就是思维力的体现。思维力按其构成看,至少可以分解为比较与分类的能力、抽象与概括的能力、理解与判断的能力、改良与创新的能力等等。这就决定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这就决定人们的眼光,能否发现问题,看准主次等。一个应用文写作思维力强的人,他会从各部门上报的众多总结材料中筛选、提炼成一份很好的总结;从众多的市场信息中会发觉新的商机,写出投资报告;从大量的问题反映中,理出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供政府决策。
应用文写作已成大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技能,而大学生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水平重要的阶层,面对“信息流”他们要学会处理信息,学会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思维力”。“思维力”也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进步、创新的核心所在,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陈俊妮.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 新闻与写作网. 2007-01-12。
[2]王金琼.论应用写作的思维特征.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 年2 月。 [3]姬瑞环、张虹.公文写作与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4]赵长胜.思维力. 白山出版社. 2004-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