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弦定理可得解得 x=故答案为
, .
,
4.给出下列条件:①l∥α;②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的条件的序号为 ①③ . 【考点】LP: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判定即可. 【解答】解:直线l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况:平行,相交. 对于①,l∥α,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
对于②,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可能与平面相交,故不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 对于③,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可能与平面相交或平行,故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 故答案为:①③
5.已知直线l过点P(2,3),且与两条坐标轴在第一象限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则直线l的方程为 3x+2y﹣12=0 . 【考点】IB: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分析】写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根据要求条件参数的值,得到本题结论. 【解答】解:设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a>0,b>0), 则直线l的方程为+=1 ∵P(2,3)在直线l上, ∴+=1.
又由l与两条坐标轴在第一象限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 可得ab=24, ∴a=4,b=6,
∴直线l的方程为+=1,即3x+2y﹣12=0, 故答案为:3x+2y﹣12=0.
5
6.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公比q=,S5=﹣【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解答】解:∵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q=,S5=﹣
,
,则a1= ﹣4 .
∴==﹣,
a1=﹣4. 故答案为:﹣4.
7.在△ABC中,已知a=6,b=5,c=4,则△ABC的面积为 【考点】HR:余弦定理;%H: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分析】由余弦定理算出cosA,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得sinA,最后由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可得△ABC的面积.
【解答】解:∵△ABC中,a=6,b=5,c=4, ∴由余弦定理,得cosA=∵A∈(0,π),∴sinA=由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得: △ABC的面积为S=bcsinA=×5×4×故答案为:
8.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是2,侧面积为12,则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 【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正四棱锥的斜高,进一步求出高,代入棱锥体积公式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P﹣ABCD为正四棱锥,且底面边长为2, 过P作PG⊥BC于G,作PO⊥底面ABCD,垂足为O,连接OG.
.
.
=
,
=, =
,
.
6
由侧面积为12,即4×在Rt△POG中,PO=∴正四棱锥的体积为V=故答案为:
,即PG=3.
9.已知点P(x,y)在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运动,则的取值
范围为 (1,) . 【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作出题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如图的阴影部分.则z=,表示直线的斜率,再将点P移动,观察倾斜角的变化即可得到k的最大、最小值,从而得到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设直线3x﹣2y+4=0与直线2x﹣y﹣2=0交于点A,
可得A(8,14),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则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P(x,y) 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
由可行域可得k的最大值为:kOA=,k的最小值k=1.
7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1,) 故答案为:(1,).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2k﹣1)x+ky+1=0,则当实数k变化时,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考点】I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分析】由于直线l:(2k﹣1)x+ky+1=0经过定点P(1,﹣2),即可求出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答】解:直线l:(2k﹣1)x+ky+1=0化为(1﹣x)+k(2x+y)=0, 联立
,解得
,经过定点P(1,﹣2),
由于直线l:(2k﹣1)x+ky+1=0经过定点P(1,﹣2), ∴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
11.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AM是边BC上的高,沿AM将△ABM折起,使得二面角B﹣AM﹣C的大小为90°,此时点M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考点】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分析】以M为原点,MB,MC,MA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
8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