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故A、B、D三项错误;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C项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以图中河流附近的相关信息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对河流水文特征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分析和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故A错误,C正确;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出露在外的数量少,B错误;河流从P处流往Q处,但P处河水流至Q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D错误。故答案选C项。
林菜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666平方米)可以获得700—1200元收益。我国某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脱叶时将大蒜、洋葱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种冬瓜和南瓜等 蔬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广东
B. 黑龙江
C. 山东
D. 西藏
12. 推广林菜模式可以( ) ①充分利用上地资源 ②提升经济效益 ③防止水上流失 ④缓解就业压力 A. ①②
【答案】11. C 12. 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脱叶,说明该地为落叶阔叶林带,排除广东和西藏。黑龙江冬季气温太低,蔬菜难以越冬。故选C。 【12题详解】
林下种植蔬菜会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加剧水土流失。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限,缓解就业压力影响不大。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①②正确,故选A。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9年1月以来,吉林省少雨雪,几乎无积雪覆盖,且出现最暖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1.3℃,较常年高4.3℃,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下表为2019年1月吉林省各州市平均气温、距常年平均值及高温排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表可知( )
A. 1月份各市州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 B. 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0~5.2℃
C. 长春、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
D. 吉林市平均气温为-11.8℃,在各州、市中距平均值最高,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 14.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吉林省某些地区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不断加剧,原因可能是( ) A. 蒸腾加剧 C. 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13. D 14.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13题详解】
据表格可知,1月份各市州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高3.0~5.2℃,吉林、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吉林省各地区降雪减少且雪期推后、缩短,会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B. 低温更低
D. 降雪减少、雪期推后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千百年来,生活在该地区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都沿袭着“四季牧场,终年放牧”的传统生活智慧和生产方式,年复一年,山上山下,长途跋涉。11月下旬或12月初,牧民赶着上百万头牲畜转场至冬牧场越冬。随着越来越多牧民的定居,饱含浪漫想象的游牧之歌,在阿勒泰已渐行渐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阿勒泰地区的丙牧场对应的植被带主要是( ) A. 荒漠及荒漠草原带 C. 森林和森林草原带
B. 灌木草原带 D. 山地草甸带
16. 图中冬牧场分布海拔高于春牧场所在地,最可能因为此处( ) A. 多晴天,云量少 C. 积雪薄,多牧草
B. 风速较小,相对温暖 D. 坡度较缓,更加向阳
17. 随着越来越多牧民的定居,分到各户的牧场出现了覆被减少、生产能力降低的现象,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 缺少牛羊粪便提供的养料 C. 牧场缺乏充足的水源补给 【答案】15. A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自山脚到山地自然依次为:荒漠及荒漠草原带——山地草甸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带——灌木草原带——草甸草原带——冰雪带等。图中的丙牧场位于河谷平坦地区,主要对应植被带应该为荒漠及荒漠草原带,A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B. 草地垦殖造成的生态破坏 D. 过度放牧导致的牧场退化
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海拔更高,积雪更厚,牧草较少;坡度更陡,C、D错误;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晴天更少,云量更厚,A错;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春季牧场位于河谷地区,风力更大,冬季牧场海拔相对较高,风速较小,相对温暖,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牧民的定居,牧场被分到农户,农户扩大放牧规模,超过牧场的载畜量,导致牧场植被减少,生产能力降低,草场退化,D正确,故选D。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全年温和湿润,光热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 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 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19. 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 ①②
【答案】18. B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8题详解】
读图分析,四地均在亚欧大陆的西风带内,①地7月气温距平低,1月气温距平高,说明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距平都是正值,说明降水丰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故A项错误;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故B项正确;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