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掌声(节选)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lào luó)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zī zhī)势。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落______(lào luó)下 姿______(zī zhī)势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离开——______ 文静——______ 姿势——______
(3)英子为什么总是上课前早早来到教室,下课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4)请找出表现英子“文静”的语句。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大兴安岭
①大兴安岭林区像花园一样美丽。
②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白色的花,________的白翅鸟在树上欢乐地歌唱 , ________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的声音不断从林子里传出来。森林里的小野兽偷偷地跑到洞外来了,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打闹着。山上的积雪被春风吹化,变成水从大小河里往下流,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③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什么颜色都有。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啊!山谷里________地传出汽笛的吼声,火车满载(zǎi zài)着木材,________地运往祖国各地。
④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嘶”是一种像野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酸甜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刺里梅”的叶子用开水沏一沏就是很好的茶;榛子长满了山腰,它的果实炒熟了又香又脆。在这里,木耳、蘑菇到处都有,人参(shēn cān)等珍贵的药材也可以采到。
⑤冬天,________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纷,千万棵树披上________的银装,好(hǎo hào)一派北国风光。
⑥大兴安岭林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jǐn jìn)的大宝库。
(1)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满载______(zǎi zài) 人参______(shēn cān) 好______(hǎo hào)一派 取之不尽______(jǐn jìn)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耀眼 小巧 凛冽 凶猛 源源不断 断断续续
①______的白翅鸟在树上欢乐地歌唱,______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
的声音不断从林子里传出来。
②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啊!山谷里______地传出汽笛的吼声,火车满载(zǎi zài)着木材,______地运往祖国各地。
③冬天,______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纷,千万棵树披上______的银装,好(hǎo hào)一派北国风光。
(3)这篇短文按______顺序,描写了大兴安岭______的景色以及______的物产,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4)第②段写的是大兴安岭______(填季节)的景色,用“______”画出具体的景物。从这些景物中,我读出了大兴安岭的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冬天的大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②短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③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把白翅鸟当作人来写的。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齐宣王和齐湣王的喜好______(相同 不同)。 (2)“这个消息”的具体内容是指( ) A.乐队的人挨个给齐湣王吹竽。 B.齐宣王死了。
C.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3)“______”一字形象地写出了南郭先生狼狈的样子。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选文第三段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请从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动作的词语,写在下面。
(2)选文中,作者一开始称刺猬是“那个家伙”,后来变成“小东西”,从中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3)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我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我又在森林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有几朵白云。我还在森林中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最后,我给图画起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这篇短文共______句话。
(2)短文中,我在白纸上画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短文中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是有名的捕虫能手,它能捕捉的害虫有二三十种,有蝗虫、蚜虫、蚊子等。青蛙的食量很大,一只青蛙一年就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这个捕捉害虫的小行家,对保护农作物生长,功劳不小吧! (1)短文有______句话,用“/”标出来。 (2)青蛙能捕捉______种害虫。 (3)找出写青蛙食量很大的句子。 (4)青蛙是______。
(5)从短文中找出四个不同的整体认读音节写下来:______。
7. 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热烈欢迎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3)“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指的是什么?( )
8.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朵不结果的桃花
春天,桃花盛开。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桃花们都张着笑脸,欢迎蜜蜂的光临,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shóu)粉(fěn)的酬(chòu)谢。
但是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并且拼命摇(yáo)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成了硕(shuó)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diāo)谢了。 自私和吝(lìn)啬(sè)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huǐ)掉自己。 (1)这段话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选择正确的读音 桃花盛______(shèng chéng)开。 (3)读短文,填一填。
______地采蜜 ______地摇 ______的家伙 ______的桃子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 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1)标出选段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2)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以刺猬的口吻描述片段叙述的事情经过。
10. 阅读《纪昌学射》,完成练习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叉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2)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______,跟这个词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
(3)“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中,纪昌是这样练眼力的:______。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体现在:______。
(4)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焦美,枝干遒劲,_____饱经风霜,_____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饱经风霜,______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2)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是因为 ______。 (3)细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用波浪线画出,迎客松能够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原因的句子。
②选文中划线部分的“迎客”“陪客”“送客”三松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4)请从景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段中关于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收集阳光
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到那个小男孩的。他大约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野地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 他在做什么呢?按照你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甚至蜻蜓装到瓶子里玩。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①他一手捂住瓶子,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几天后,我在朋友那里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②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在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演示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的盛(chéng shèng)满清水的罐头瓶子里插着一大把雏菊之类的野花,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个。 老人得(děi dé)的是老年偏瘫,长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③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地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了一项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长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为那瓶用心收集来的阳光吧。
听朋友说,④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cháng zhǎng)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小男孩还是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 (1)请选择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盛______(chéng shèng)满 得______(děi dé)的是 长______(cháng zhǎng)他两岁的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