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基本信息 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吉大附小 肖静 教材分析 1.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非常重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认为这些数量关系很有价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直观的素材。 2.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调整了情境图,修改后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 学情分析 1、班级同学的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的整体素质比较好,习惯良好,积极性高。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四年级属于中年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基础性的知识,但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而这一课的知识落脚点就是实际应用与解决问题.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他们能正确的运用数量关系,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会用统一的符号 2、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3、学生会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2、从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中,自主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构建速度×时间=路程 这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中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自我激励 二、 激活迁移 三、 自主学习 请学生自己进行暗示激励 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 出示生活情景:生活中交通工具的时速 2) 你还知道那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学生展示生活中搜集的信息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教学速度的概念 请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下“什么是速度”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像这样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的单位时间 内走过的路程 2、学会速度的写法 你能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吗?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3、师生共同小结速度写法的特点 利用自我激励环节暗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 “相信自己,管住自己,示学生,提醒学生“我 学习是自己的事,我的学习我 能行” 4、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做主!我是最棒的!” 106千米/时 60米/分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 学生阅读 的学习兴趣,扩大学 师:像都用这样千米/时、米/分的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学生展示汇报 生的认知视野,体验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你学会了吗? 用。 a、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b、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c、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学生参与并叙述 5、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A.去的时候用3小时, 每小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B.返回时用2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路程÷时间=速度 普通列车的速度是106千米 比较速度表示法,得出“/”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时,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 时160千米/时,小林步行的 1、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速度是每小时 。 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独立写出订正。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间互相讨论,学生 汇报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班级内展示讨论成果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的表示法: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 40 × 3 = 120 (千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速度”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学生们都知道常说的快慢就是指速度。对于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并是不很清楚,这也就是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认真的备课,根据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和步骤进行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速度单位”这部分知识后,在课堂的巡视和汇报中发现学生对于速度的单位还不是很理解。分析出现这样情况有以下原因:1、对速度的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2、这部分的处理比较粗糙;3、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有限。根据粗略的分析,我通过速度的表示法(路程/时间)、表示意义以及速度的读法(在数字和单位间停顿),让学生读法和意义上区分和理解速度的单位,及时查而补缺。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去理解性的认识和获取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力求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环环相扣,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我将继续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及时反思。通过国培继续学习新数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