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山一中高三年级入门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24. 《周礼》中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楚辞》中也提到“五谷六仞”。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D.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 25.《史记》和《汉书》都是我国古代早期带有开创色彩的史学著作。司马迁作《史记》,斥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班固的《汉书》则推翻了这种认识,认为“武帝之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种情况表明 A、历史认知应该坚持多元史观 B、社会的思想结构发生了变化 C、批判的精神在《史记》之后断绝 D、《汉书》背离了史学的讽谏传统 26.唐太宗曾命人将各地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事迹,必书于名下,以备赏罚黜陟。并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太守人选则由他亲自定夺。这表明唐太宗 A.注重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 B.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及作用 C.加大选派京官外任地方的力度 D.收归人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27.明太祖在法律文件《大诰》在整顿吏治方面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办法,鼓励百姓自行绑拿害民官吏送交上级部门查办。这种情况表明 A、明初的官民矛盾非常尖锐 B、明初的政治带有近代色彩 C、统治方式有较强人治色彩 D、民众的参政意识已经觉醒 28. 据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统计,在1861—1894年间,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共计51项,倡议或主持的人员却仅涉及恭亲王、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崇厚、张之洞、丁宝桢、张之洞寥寥数人,其中仅李鸿章一个人就涉及25项。上述材料反映 A、洋务运动的成果很有限 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C、李鸿章统筹了洋务运动 D、传统观念依旧压制着洋务思想 29. 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 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C、生活习俗受到苏联影响 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 3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概念实际是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总结出来的,而国民党方面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 - 1 -
之义。上述材料反映了 A、政治立场主导着史实的建构 B、对历史的解读受现实需求影响 C、两党在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 D、两党关系左右着民主革命发展 31. 1993年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时曾将原表述中的“国营企业”修改为“国有企业”,此举表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 B、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法律指引着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初一步建立 32. 公元前五世纪以来,罗马在其新控制区将公民权授予一些被征服民族。这种做法 A、消除了罗马境内民族间的矛盾 B、使罗马法适用于所有罗马居民 C、使得罗马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有利于罗马扩大其疆域的范围 33.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宗与加尔文教互相攻击,指责对方背叛了上帝;英国宗教改革期间建立起来的“国教”则宣布国王成为英国的教会首领,由其来任命“国教”的大主教,其宗教仪式和理念与天主教大同小异。上述情况表明宗教改革 A、并未使人获得宗教信仰的自由 B、有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容 C、使得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瓦解 D、使得信徒在信仰方面无所适从 34. 1691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 C.己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B.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 D.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35. 根据的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30日,WTO已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 平均毎年受理25起,这远远多于“关贸总协定”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更受认可 B、经济全球化潮流出现明显衰退 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 D、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40、(25分)人地关系及土地的有效利用是土地制度的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这一时期许多地主因为由农村迁居城镇而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由于对土地无法直接经管,于是地主往往在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经营权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甚至可以另行雇佣雇工进行生产。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经营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一一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地广人稀。《1785年土地法令》和《1787年西北土地法令》规定政府以较低价格出售公共土地。1862年《宅地法》规定凡没有持械反抗过合众国的美国公民,每户交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申请取得160英亩西部公地,连续耕作5年后,可免费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 - 2 -
可耕种的公有土地基本上已经分配完毕,由于大量的开发、砍伐森林,大量使用化学制品,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的程度,这样政府土地工作的重心就从单纯的公有土地的分配转移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上来。 ——摘编自《国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说明明清时期永佃制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公有土地分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15分)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