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当今大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有余,而培养“终身体育学习能力”不足,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相脱离等诸多问题。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应考虑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知识、受教育者、社会这三大要素。在课程设计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和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以教师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构建体育课程评价的新观点。
[关键词]大学 体育课程 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借助课程,知识得以传授,价值得以阐释。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学体育课程从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必须使课程的实施直接指向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效应的产生,不仅决定于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而且还决定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体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出发,将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施环境三者和谐统一。使课程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促进、互为补偿,真正促进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不足。“终身体育”的提出,可以说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和创举。“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这一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也已受到体育教育界的普遍推崇。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意识”有余,而培养“终身体育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课程的理论研究滞后于课程教学,当终身体育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对体育课程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时,课程教学并没有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反思。
体育课程是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品质、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的发展、变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社会的变化决定着课程的改革方向。体育运动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我们虽然无法预测时代与年龄赋予终身体育的一切,但至少应该教给学生可以用行为表现出来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与个体年龄和心理同步发展的体育学习能力。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探索“终身体育的意识”之所以停留在“意识”的现实层面上,而没有升华到“体育能力”的水平上,主要原因在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