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小制作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摘 要:物理小制作是物理实验的有效补充。通过物理小制作,不仅可以提高了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制作 促进 课堂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在教学中发现,我们习惯于做实验、讲实验,实验课仍然是仅仅作为形式,只是对物理结论的验证,不能达到理解、巩固物理概念和知识的手段,它依附于初中物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而物理小制作,是对物理实验存在问题的有效补充,对物理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对设计制作一些小制作,既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又联系生活实际,拉近距离,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地降低物理课堂教学的难度,最终实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 通过物理小制作,体现物理即生活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然而现在各个学校由于省“四配套”工程及创建现代化时的实验室配给,完全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很多仪器不是身边、生活中能随处看得见的器材,由于不是就地取材,很难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如果应用身边的器材进行一些小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环保和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时,让学生应用易拉罐与透明纸制作“小孔照相机”,即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又加深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识的理解;利用牙膏包装盒与碎镜片或玻璃背面贴纸制作“潜望镜”,在了解光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向的改变,又明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时了解了潜水艇如何进行观察海面情况的,学生在利用身边的等废品进行小制作的同时,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 通过物理小制作,促进自学质疑环节的有效性
学生在涉及物理实验相关课题的自学预习环节中,常常会遇到疑难问题——产生质疑,例如,对于预习九下《第十六章 电磁联系》中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部分,对其中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的同学想不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于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小制作——电动机与发电机,学生通过亲自动制作,思考了电动机的原理与发电机的原理,确信了磁与电之间存在的关系,认识了电磁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物理小制作的研究、讨论、改进,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三、 通过物理小制作,服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物理小制作,课前让学生分组制作完成,并课堂进行小组展示,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如,在学习九年级上《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中,关于“杠杆”一节,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制作杆秤,并课堂中应用它来学习探究“杠杆原理”,既加深学生课前预习的力度,也为课堂生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调动学生学习的同时,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课堂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把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小制作结合起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 通过物理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物理小制作,不限于制作特定的小器件,也可以是图片、剪贴画等,它们对于物理教学有着一种特殊的、直观的效果,学生在动手完成这类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例如通过制作“水循环”的一个过程图片,使学生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制作章节知识的结构图(如: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对第十一章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明 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系统,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组同学采用图文并茂,发挥了同学的特长,由于采用分组评比,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制作知识结构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奇特的功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复习知识的良好平台。通过小制作,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五、 通过物理小制作,在交流展示中加深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氛围
学习知识是一个双边的过程,不仅是师生间,还有生生间的相互学习,这需要小组组员间要相互团结,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但很多时候,学生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小组间的合作停留于表层,不能深入指出相互间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接受别人的建议,听不得批评的意见,而物理小制作,把它放入组间评比,并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展示,极大促进组内学生间的合作,例如,“自制天平”、“自制简易水果电池”,小组内发挥个人才智,积极提出建议,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的先后,制作的水准,相互配合,和谐的合作,才能和谐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同学,也有发言的机会,它不像学习单一的知识,缺乏参与意识,小组交流展示,给这样一部分同学显示自信心。
总之,物理小制作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能够调动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评定,充分发挥物理小制作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丰富充实物理课堂;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使其能更好的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 程宏涛 《中国教师》 2010年S1
期 [2]《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王学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5期 [3]《小实验、小制作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李伟力《中学物理(初中版)》1995年03期
题 目:浅谈物理小制作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作 者:卢 飞
性 别:男 教 龄:17年
单 位:赣榆县沙河第三中学 邮 编:222145
联系电话:1525123417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