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两个目标共同实施,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素质;情感;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素质,而且,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发展这为我们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的成功教学经验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同志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政治课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人学习,“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普遍的联系,政治学科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学科如历史、地理、语文,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初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初中政治课要处理好与小学思品课、中学语文、史、地等课程的关系。”因此,政治课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局着眼,在与各学科教学的横向结合中进行讲解,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沟通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打破教师一言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的学生都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发现、思考、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推陈出新”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学生,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创新型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