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2.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看错课表旷课,他却煞有介事的向同学们道歉。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4.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刮风 迥乎不同 在劫难逃 月明风清 B.绿苹 怒不可遏 失魂落魄 诡计多端 C.园圈 咄咄怪事 不容置疑 一视同人 D.摇蓝 鸦雀无声 疲惫不堪 鞠躬尽瘁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jǔ) 相称(chèn) 预警 叮嘱 ..B.倚靠(yǐ) 怂恿(sǒng) 懒惰 冤枉 ..C.蜷伏(quán) 惩戒(chěng) 消耗 挣扎 ..D.虐待(nüè) 污涩(sè) 辨诉 抵抗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观沧海》曹操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雍也》
④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时序交替蕴含哲理的
是: , 。 三、诗歌鉴赏
7.鉴赏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节奏舒缓,适合朗读。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2)由《迢迢牵牛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诗句)可见,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不自由的;但在《天上的街市》中,诗人却坚信他们的生活是自由幸福的,联系诗歌写作背景说说诗人这样改造神话的用意是什么。
3)请你说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中“朵”字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计划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写下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2)为了解同学们的交友情况,班主任老师要求大家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表,请把你的问卷调查表展示出来吧。
(3)假设老师安排你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你应该怎么跟她说?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
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①相委而去(____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______) .④须期乃入(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理解。
①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②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一条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
③④
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事件 “我”的心理 偶遇老太太 ① 画像被发现 ② ③ 惊叹 得知其年龄 ④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中“漂亮”一词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11.1)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文中的“令郎”指______,嫂嫂是______的妻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____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__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__着。
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__朝志南和尚写的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