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分析计算题部分
1) 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
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B种植物叶片 0 5 10 83 75 15 58 50 20 50 35 25 48 18 30 48 8 35 48 8 40 48 8 45 48 8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150 110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__▲ 。 (2)从记录的结果看,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了,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 种植物。(填A或B) (4)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 毫克。
2)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
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连根拔起留在原地,树木中含的蛋白质会被分解成硝酸盐。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拔起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山谷中全部的生物组成了 ▲ 。
(2)氮元素经根吸收后输送到叶是通过植物的哪个结构? ▲ 。
(3)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原因是 ▲ 。 3)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过一小时测得CO2和葡萄糖
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组 别 有无光照 温 度 CO2变化量 葡萄糖变化量 请回答:
A 组 充分光照 15℃ 减少44mg 增加30mg B 组 充分光照 25℃ 减少110mg 增加75mg C 组 暗 处 15℃ 增加22mg 减少15mg D 组 暗 处 25℃ 增加44mg X
(1)如果要比较这株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放出CO2量的多少,应选择 两组数据。
(2)影响新疆吐鲁番西瓜比衢州甜的气候的因素主要是 。 (3)25℃时,这株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小时,要消耗葡萄糖(X)多少毫克?[呼吸作用化学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 +6O2 = 6CO2 +6H2O + 能量]
4) 某种蛙能分泌一种黑色细胞刺激素,下面的实验是为了研究这种激素的作用:
①在亮处(有光照的地方),给明色蛙(色素颗粒集中)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制剂,结果蛙的体色变暗(色素颗粒分散)。 ②明色蛙在暗处变成暗色,暗色蛙在亮处变成明色,一旦蒙上眼睛,无论在亮处、暗处,都表现为暗色
③切除脑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亮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明色。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黑色细胞刺激素是由___ ▲ _ 分泌的,其作用是使蛙的体色变暗。
(2)当蛙在 ▲ 环境时,可促进黑色细胞刺激素这种激素的分泌,这说明蛙具有
与环境相适应的体色变化特性。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可多选)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C.蛙黑色细胞刺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D.蛙黑色细胞刺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5) 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
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
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②NH4HCO3; ③Ca3(PO4)2。
(2)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上图)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右图。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6) 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
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1)“超级杂交水稻”稻谷属于 (填序号)。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
(2)“超级杂交水稻”优良性状由 决定的。
(3)为了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需要用一定密度的盐水,现取样称取22克盐水,量出其体积是20毫升,则该盐水的密度是 。 7)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物质从小肠进入组织里毛细血管的过程叫 。
(2)赵爷爷感到身体不舒服,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100.5克/
升(正常值范围是120克/升—160克/升),他应该注意多吃的食物是 。 (3)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 。(填数字) (4)某人患肠胃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心脏的顺序是 。
(填字母)
(5)周叔叔在医院化验2排除的液体,发现里面含有葡萄糖,医生给他开了胰岛素,周
叔叔工作很忙,他想口服可以吗?说明理由 。
8) 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
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生物降解塑料 ① 有机废弃物 ④ 燃烧发电,提供 社区用热水 饲养蚯蚓、苍蝇等 动物蛋白饲料 有机肥料 ⑤ ② ③ 发酵处理 沼气 (1)我国目前对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填埋方式,其中不易降解的废塑
料占生活垃圾的4—7%,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废塑料往往会通过焚烧来处理,这主要会造成 ▲ 污染。
(2)由上图途径③中可知有机废弃物可用于蚯蚓的饲养,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
分是 ▲ 。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人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
明生态系统具有 ▲ 能力。
9) 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
存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能力,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现请你根据人与自然资源部分“成员”的对话内容.并结合日常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取的知识回答
回答问题.
题例:A与B对话的主要内含是什?
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要随便占用土地
(l)C与D对话的主要内含是什么? (2)E与F对话的主要内含是什么? (3)简述以上对话中反映出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4)结台我国资源现状,针对上述对话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谈谈你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见解。 10) 下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
回答相关问题。
(1)图乙细胞结构中的④表示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 ) A.图甲A呼吸作用的效率 B.图甲B蒸腾作用的效宰 C.图申C光合作用的效率
(3)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 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11)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
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减少地震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下列措施可以减少地震
灾害的是 ▲ 。(多选)(2分)
A.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B.建造抗震建筑物
C.发生地震时,跑到空旷处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2)救援的最佳时间应在震后72小时以内。长时间缺水是威胁生命的最重要原因,下
列有关水与生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2分)
A.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B.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C.被埋废墟下的人不但得不到水分补充,还会继续通过呼吸、皮肤和泌尿系统而
不断散失水分
(3)生命探测仪在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
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4)对在地震中引起皮肤外伤人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按传播途径分类,破伤风属于 ▲ 传染病;对大量失血的A型血伤者,应该输 ▲ 型血最好。 (5)灾区消毒多采用“84”消毒液。市售“84”消毒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实际使用时,质量分数一般为0.2%~0.5%。若需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取100毫升原液加水至1000毫升即得,那么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2%的消毒液16升,需要取原液 ▲ 毫升(消毒液密度均取1克/毫升)。(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