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比多学院 http://bbs.libidos.cn/
2017年心理学考研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紧扣大纲)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力比多学院老师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力比多学院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 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力比多学院 http://bbs.libidos.cn/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 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
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
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
力比多学院 http://bbs.libidos.cn/
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Bridgeman 提出该概念)。指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是操作定义;例如,把疲劳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量。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所谓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 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 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 个水平)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映的正确性;反应标准;主观指标主要是口语纪录;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目的:是让被试的 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纬度上。其中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指导语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该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额外变量的定义: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使用匹配法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就某些与实验有着高相关的特性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匹配分组让实验组和控制组相等。
(4)随机化法: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它的逻辑是:如果总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别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均等。
(5)统计控制法:事后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力比多学院 http://bbs.libidos.cn/
(6)抵消平衡法:ABBA 法,拉丁方法;
(上述各种方法为实验者提供了控制额外变量的有力手段,但它们各有所长,所有实验者应分析实验的具体条件,适当地运用它们。) 三.实验设计(详见朱莹,北大实验心理学)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试因素;被试因素;选择;测验;成熟;历史;被试的亡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 (详见MJ 大纲解析)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能否普遍推论到样本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即实验结果的普遍性与适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详见MJ 大纲解析) 3)构思效度
构想效度:关于关系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构想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作定义与推理时的定义的一致性程度。 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为: ①理论上构想的代表性不足; ②构想的代表性过于宽泛; 4)统计结论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是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它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间的关系。 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 (1)统计检定力低。
力比多学院 http://bbs.libidos.cn/
(2)所选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 (3)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 (4)测量工具的信度。
(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即实施实验时遵守设计要求的程度。 (6)实验环境内,无定形非相关事故的影响。 (7)被试者的随机变异。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则:准确--速度性权衡;
反应时的开端: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提出人差方程:B-A=1.233 秒 历史研究:赫尔姆霍兹,成功测定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26m/s),人的神经传导速度60m/s,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的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ABC 减数法),之后斯腾伯格又提出了加因素法;
因此,第一阶段:以减数法为核心(ABC 时期) 第二阶段:以加因素法为标志(新时期) 2)反应时的种类
A 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称作简单反应时间
B 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C 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先规定好的刺激,对其他刺激的呈现不需反应测得的反应时间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