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二(语言篇)
基础过关
一、[2019·重庆诊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柳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声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不是直抒胸臆。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砌草柔美等描绘出雨后景物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诗歌风格体现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本诗用语清新,不引经据典,不深刻古奥,不事雕琢,有轻快自然之感。全诗紧扣“雨余”着笔,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砌草柔美等景物清新自然。诗人雨后出行虽被困春泥,却陶醉于美景的轻松愉悦。
①
1
知识拓展: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常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2)含蓄隽永。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3)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的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池》。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5)简洁明快。语言简练利落,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
(7)粗犷豪放。如李白诗,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风格豪放。 (8)沉郁顿挫。如杜甫诗。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因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其诗均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0)缠绵哀怨。语言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二、[2019·湖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中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个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B
2
③
②
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4.颈联中的“寒”“暗”两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寒”“暗”两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两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加凄暗;③“寒”“暗”两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诗歌颈联是环境描写。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诗人借环境描写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寒”“暗”两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黑暗,也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两字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同时,两人相逢已难,又要离别,这种环境的“寒”“暗”又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知识拓展:解答古代诗歌炼字题的步骤
(1)释词义,明手法。先看该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该字的含义,明确所运用的手法。
(2)描景象,摹情态。结合该字所在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写出具有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有何效果。
(3)点作用,表感情。结合诗歌分析该字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三、[2019·河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早发平昌岛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今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②鸣榔:击打船桨,指船出发。③积气:指天。④魏阙:代指朝廷。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两字,并暗示出时值春天。
B.春风吹拂,解缆扬帆,从首联所写的内容看,诗人并没有明显的孤寂感。
3
④
③
②①
C.颔联两句对仗工整,描写早发平昌岛时所见,画面明丽生动。
D.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虽然远离朝廷,但眼前的美丽景色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眼前的美丽景色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错,尾联的意思是说:对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6.颈联中的“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冲”“溢”两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写出了诗人早发平昌岛时所见之景: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放眼海上,天地相连,波光粼粼,水天相接。一“冲”一“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
能力提升
四、[2019·铁岭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凉风发”暗示了季节,“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的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4
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