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节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P10、11、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预习设计及相关基础知识准备。 经初步统计,三年级3个班上学期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603元。每个班收入多少元呢? (复习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1)指名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 (2)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设计:
一、1、出示课题:节约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探索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 1、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后来,又有几个同学送来卖矿泉水瓶的钱,这样经过进一步地核算, (课件出示)发现3个班的总收入为912元,这时每个班的收入是多少元? A学生列出算式:912÷3
B提问:怎样将这912元平均分给3个班呢?
C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总结组内成员的想法。
(必要时,学生可利用学具“人民币样币”分一分)课件展示 (2)各小组代表说说自己组内的分法(口算的办法、)
(汇报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同时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竖式板书出来。)
(3)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 (4)练习:515÷5 618÷6 2、商末尾有0的除法 (1)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实验小学用这些钱买了522个练习本送给一所学校的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多少个?
①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计算 ② 学生发现:被除数的前两位刚好被除尽了,剩下个位上的“3”不够商1怎么办? ③ 得出结论:个位上不够商1就商0。
(2)练习:321÷2 652÷5 当堂训练 达标检测 一、练一练 (见课件) 二、课堂测试 (见课件) 课后 延伸 板书 设计 反思:
第七课时 集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15-16 教学目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出示“集邮”具体情境 2、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笑笑集邮,一共有邮票285张,集邮册每页可以放5张邮票,能放多少页?
3、列出算式:285÷5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5”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5”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364本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每盒拼图要3元,最多可以买几盒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新知 师:(出示教科书P17页图及条件: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请你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生一: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生二: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生三: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 200÷(2×4) =200÷8 =25(本) 二、练习
1、教科书P18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18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3、教科书P18第3题。 4、教科书P18,第4题。 三、问题解决 1、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为3分。一位学生选了一篇840个字的文章,在比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怎么办?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拿出方案(给学生3-5分钟讨论)。
2、奇思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九课时 讲故事
教学内容:教科书p19--20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布置自学内容和要求: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9页的例题,重点看第19页前三部分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课本所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及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思考:
1、语文课上淘气要讲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钟,如果规定讲故事时间只有3分钟,那淘气三分钟能讲几个字?
2、要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么列?
3、如果是综合算式,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的?
4、乘除混合计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分钟后汇报自学收获)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思考好的同学请举手?同位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生的发言情况,为汇报作好准备。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汇报:
下面谁能把自学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学生一:
要解决“语文课上淘气要讲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钟,如果规定讲故事时间只有3分钟,那淘气三分钟能讲几个字?”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找出所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我是分步计算的。先算淘气一分钟可以讲几个字。 850÷5=170(个),再计算3分钟讲了几个字,170×3=510(个) 答:淘气三分钟能讲510字。 学生二:
我是把刚才那位同学的两步运算合并成一个算式的:850÷5×3=510(字) 第一步表示一分钟讲了几个字,第二部乘3表示3分钟讲了几个字。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补充和质疑吗? ②学生质疑、释疑 汇报问题1和问题2,明确运算顺序。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算理,优化算法。 2.师概括总结: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一) 考一考 同学们学会了吗,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大家自学的怎么样?有勇气接受挑战吗?出示检测题(课件出示)
24×15÷8 25×10÷5 148-618÷6 (二)议一议
1.观察:先看三位同学做的题1,再看另一位同学做的题2。 2.纠错:请学生上台更正。提示:在错的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3.议一议:先看题1中的三位同学做的题及更正,再看题2中同学做的题及更正。
同意白粉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同意第一次更正对的请举手。 师:错,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
追问1:题2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 追问2: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师小结: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 轴对称(一)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 练习
(一)反馈练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