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装饰装修工程
6.1 抹灰工程
6.1.1一般抹灰工程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抹灰一般由底层、中层和面层组成。
一般抹灰主要使用的材料有石灰、水泥、砂子等,主要有石灰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膨胀珍珠岩水泥砂浆、石膏灰等类型砂浆用于抹灰工程中。 6.1.1.1内墙抹灰施工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设置标筋→阳角做护角→抹底层灰、中层灰→抹窗台板、墙裙或踢脚板→抹面层灰→清理→成品保护 (2)施工要点 1)基层处理
为使抹灰砂浆与基层表面粘结牢固,防止抹灰层产生空鼓、脱落,抹灰前应对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碱膜、跌落砂浆等进行清除。对墙面上的孔洞、剔槽等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嵌。不同材质的基体表面应相应处理,以增强其与抹灰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 2)做灰饼(标志块)
先用托线板全面检查墙体表面的垂直平整程度,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并兼顾抹灰总的平均厚度,决定墙面抹灰厚度。接着在2m左右高度,距墙两边阴角10~20cm处,用底层抹灰砂浆(也可用1:3水泥砂浆或1:3:9混合砂浆)各做1个标准标志块,厚度
图6-1 不同基层的接缝处理
1-钢丝网;2-砖墙;3-板条墙
为抹灰层厚度(一般为1~1.5cm),大小为5cm×5cm。以这2个标准标志块为依据,再用托线板靠、吊垂直确定墙下部对应的2个标志块厚度,其位置在踢脚板上口,使上下2个标志块在l条垂直线上。标准标志块做好后,再在标志块附近墙面钉上钉子,拴上小线并拉水平通线(注意小线要离开标志块1mm),然后按间距1.2~1.5m左右加做若干个标志块,凡窗口、垛角处必须做标志块。 3)标筋
标筋也叫冲筋,出柱头,就是在上下2个标志块之间先抹出1条长梯形灰埂,其宽度为10cm左右,厚度与标志块相平,作为墙面抹底子灰填平的标准。做法是在2个标志块中间先抹1层,再抹第二遍凸出成八字形,要比灰饼凸出lcm左右,然后用木杠紧贴灰饼按照左上右下的方向来回搓,直至把标筋搓得与标志块一样平为止。同时要将标筋的两边用刮尺修成斜面,使其与抹灰层接槎顺平。标筋用砂浆,应与抹灰底层砂浆相同。操作时应先检查木杠是否受潮变形,如果有变形应及时修理,以防止标筋不平。 4)阳角做护角
中级抹灰要求阳角找方。对于除门窗口外,还有阳角的房间,则首先要将房间大致规方。方法是先在阳角一侧墙做基线,用方尺将阳角先规方,然后在墙角弹出抹灰准线,并在准线上下两端挂通线做标志块。高级抹灰要求明阳角都要找方,阴阳角两边都要弹基线,为了便于做角和保证阴阳角方正垂直,必须在阴阳角两边都要做标志块和标筋。 5)抹底层灰、中层灰
待标筋有一定强度后,即可在两标筋间用力抹上底层灰,用木抹子压实搓毛。待底层灰收水后,即可抹中层灰,抹灰厚度应略高于标筋。中层抹灰后,随即用木杠沿标筋刮平,不平处补抹砂浆,然后再刮,直至墙面平直为止。紧接着用木抹子搓压,使表面平整密实。 6)面层抹灰
室内常用约面层材料有麻刀石灰、石膏灰等。应分层涂抹,每遍厚度为l~2mm,经赶平压实后,面层总厚度对于麻刀石灰不得大于3mm,对于石膏灰不得大于2mm。罩面时应待底子灰5~6成干后进行。如底子灰过于应先浇水湿润,分纵、横涂抹2遍,最后用抹子压光,不得留抹纹。 6.1.1.2外墙抹灰施工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冲筋→抹底层灰、中层灰→弹分格线、嵌分格条→抹面层灰→起分格条、修整→养护 (2)施工要点
1)挂线、做灰饼、冲筋
外墙面抹灰与内墙抹灰一样要挂线做标志块、标筋。但因外墙面由檐口到地
面,抹灰看面大,门窗、阳台、明柱、腰线等看面都要横平竖直,而抹灰操作则必须一步架一步架往下抹。因此,外墙抹灰找规矩要在四角先挂好由上至下垂直通线(多层及高层楼房应用钢丝线垂下),然后根据大致决定的抹灰厚度,每步架大角两侧弹上控制线,再拉水平通线,并弹水平线做标志块,然后做标筋。 2)粘分格条
在室外抹灰时,为了增加墙面美观,避免罩面砂浆收缩后产生裂缝,一般均用分格条分格。具体做法:在底子灰抹完后根据尺寸用粉线包弹出分格线。分格条使用前要在水中泡透,以免分格条使用时变形,并便于粘贴。分格条因本身水分蒸发而收缩,能使分格条两侧的灰口整齐。根据分格线长度将分格条尺寸分好,然后用钢抹子将素水泥浆抹在分格条的背面,水平分格线宜粘在水平线的下口,垂直分格线粘贴在垂线的左侧,这样易于观察,操作比较方便。粘贴完1条竖线或横线分格条后,应用直尺校正,并将分格条两侧用水泥浆抹成八字形斜角(若是水平线应先抹下口)。 3)抹灰
外墙的抹灰层要求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打底和罩面。其底层、中层抹灰及刮尺赶平方法与内墙基本相同。在刮尺赶平,砂浆吸水后,应用木抹子打磨。如果打磨时面层太干,应一手用扫帚洒水,一手用木抹子打磨,不得干磨,否则会造成颜色不一致。 6.1.1.3顶棚抹灰施工 (1)工艺流程
弹水平线→浇水湿润→刷结合层(仅适用于混凝土基层)→抹底层灰、中层灰→抹面层灰 (2)施工要点 1)找规矩
顶棚抹灰通常不做标志块和标筋,用目测的方法控制其平整度,以无明显高低不平及接槎痕迹为标准。先根据顶棚的水平线,确定抹灰的厚度,然后在墙面的四周与顶棚交接处弹出水平线,作为抹灰的水平标准。 2)基层处理
混凝土顶棚抹灰的基层处理,除应按一般基层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外,还要检查楼板是否有下沉或裂缝等现象。如为预制混凝土楼板,则应检查其板缝是否已
用细石混凝土灌实,若板缝灌不实,顶棚抹灰后会顺板缝产生裂纹。近年来无论是现浇或预制混凝土,都采用大量钢模板,故其表面较光滑,如直接抹灰,砂浆粘结不牢,则抹灰层易出现空鼓、裂缝等现象,为此在抹灰时,应先在清理干净的混凝土表面用扫帚刷水后刮1遍水灰比为0.37~0.40的水泥浆进行处理,方可抹灰。 3)底、中层抹灰
一般底层砂浆采用配合比为水泥:石灰膏:砂=1:0.5:1的混合砂浆,底层抹灰厚度为2mm。抹中层砂浆的配合比一般采用水泥:石灰膏:砂=1:3:9的混合砂浆,抹灰厚度为6mm左右,抹后用软刮尺刮平赶匀,随刮随用长毛刷子将抹印顺平,再用木抹子搓平,顶棚管道周围用小工具顺平。抹灰的顺序一般是由前往后退,并注意其方向必须同基体的缝隙(混凝土板缝)成垂直方向,这样容易使砂浆挤入缝隙并牢固结合。抹灰时,厚薄应掌握适度,随后用软刮尺赶平。如平整度欠佳,应再补抹和赶平,但不宜多次修补,否则容易搅动底灰而引起掉灰。如底层砂浆吸水快,则应及时洒水,以保证与底层粘结牢固。在顶棚与墙面的交接处,一般是在墙面抹灰完成后再补做,也可在抹顶棚时,先将距顶棚20~30cm的墙面同时完成抹灰,方法是用钢抹子在墙面与顶棚交角处添上砂浆,然后用木阴角器抽平压直即可。 4)面层抹灰
待中层抹灰到6~7成干,即用手按不软但有指印时,再开始面层抹灰。其涂抹方法及抹灰厚度与内墙面抹灰相同,第一遍抹得越薄越好,随之抹第二遍。抹第二遍时,抹子要稍平,抹完后等灰浆稍干,再用塑料抹子或压子顺着抹纹压实压光。
6.1.2装饰抹灰工程
装饰抹灰除具有与一般抹灰相同的功能外,主要是装饰艺术效果更加鲜明。装饰抹灰与一般抹灰的底层和中层的做法基本相同,均用1:3水泥砂浆打底,厚度15mm,只是面层的材料和做法有所不同。面层的材料有斩假石、干粘石、拉毛石、喷涂、滚涂等。 6.1.2.1斩假石施工
斩假石也叫剁斧石,是一种在硬化后的水泥石子浆面层上用斩斧等专用工具斩琢,形成有规律剁纹的一种装饰抹灰方法。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抹底层灰、中层灰→弹线、贴分格条→抹面层水泥石子浆→养护→斩剁面层 (2)施工要点 1)抹面层
在已硬化的水泥砂浆中层(1:2水泥砂浆)上洒水湿润,弹线并贴好分格条,用素水泥浆刷一遍,然后抹面层。面层石粒浆的配合比为1:1.25或1:1.5,稠度为5~6cm,骨料采用2mm粒径的米粒石,内掺0.3mm左右粒径的白云石屑。面层抹面厚度为12mm,抹后用木抹子打磨拍平,不要压光,但要拍出浆,随势上下溜直,每分格区内一次抹完。抹完后,随即用软毛刷蘸水顺剁纹的方向把水泥浆轻刷掉露出石粒。但注意不要用力过重,以免石粒松动。抹完24h后浇水养护。 2)斩剁面层
在正常温度(15~30℃)下,面层养护2~3d后即可试剁,试剁时以石粒不脱掉、较易剁出斧迹为准。采用的斩剁工具有斩斧、多刃斧、花锤、扁凿、齿凿、尖锥等。斩剁的顺序一般为先上后下,由左至右,先剁转角和四周边缘,后剁大面。斩剁前应先弹顺线,相距约10cm,按线斩剁,以免剁纹跑斜。剁纹深度一般以1/3石粒粒径为宜。为了美观,一般在分格缝和阴、阳角周边留出15~20mm的边框线不剁。斩剁完成后,墙面应用清水冲刷干净,起出分格条,用钢丝刷刷净分格缝处。按设计要求,可在缝内做凹缝并上色。 6.1.2.2干粘石施工
干粘石是将干石子直接粘附在砂浆上的一种饰面,具有与水刷石相类似的装饰效果。可节约水泥30%~40%,节约石子约50%。 (1)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湿润墙体→设置标筋→抹底层砂浆→抹中层砂浆→弹线和粘贴分格条→抹面层砂浆→撒石子→修整拍平 (2)面层做法
在中层水泥砂浆浇水湿润后,粘贴分格条,然后按格抹面层砂浆粘结层(厚约4~5mm),粘结砂浆抹平后,应立即撒石子,先撒四周易干部位,然后撒中间,要做到大面均匀,边角和分格条两侧不漏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