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异同分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09: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异同分析 一、目的与任务 1、通过走出校园,在城市、乡村或自然环境在实地考察中,考察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自然、经济、社会、规划、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加强直观教育,增强感性认识,全面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工业、农业、交通、居民点、人口、民俗、文化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特征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对各种现象进行归纳分析,解释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发展差异原因。 3、通过了解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体制、城镇体系、科教文化等方面来做一个对比分析。 4、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异同,找出今后的发展方案,提高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与方法 1、10月14日:广州-杭州;10月15日:杭州;10月16日:杭州-上海; 10月17:上海;10月18日:上海;10月19日 上海—周庄;10月20日:苏州; 10月21日:南京10月22日:南京-黄山;10月23日:黄山——宏村; 10月24日:黄山;10月25日:黄山;10 月26日 :杭州;10月27日 佛山 2、实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两个区域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3、网上查阅两个区域的社会发展阶段历史,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概括主要内容,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三、资料收集与调查 1、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共计16个城市。长三角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11%左右的人口产生了全国GDP总量的近30%。1990年,邓小平提出了以浦东开发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从此拉开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各地各级政府确立新的发展模式,谋求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苏浙沪三地范围内资源要素得到充分和合理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及国际资源要素、市场,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形成长三角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提高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 3、经济总量: 长三角比珠三角对全国贡献率高9.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上,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比价增速达到了两位数,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可比价增速差距不大,最快的是苏州市为14.5%,最慢的是上海为10.9%,高低落差仅为3.6个百分点,应该说发展比较均衡。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差异较大,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8.4%,最慢的是江门和肇庆两市,均为10.3%,高低落差达8.1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大了4.5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三角地区。 4、投资方面: 长三角珠三角双超1000亿元。 5、消费方面: 消费增长不分伯仲,齐头并进。 6、出口方面: 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 7、收入方面: 珠三角平均收入高过长三角近4000元。 8、支出方面: 珠三角居民消费水平更高。 四、分析与讨论 1、1)产业结构趋同。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相当突出,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如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产业重构现象,据新华网有关数据,在相距不远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有8个城市选择石化业,12个城市选择通信产业。 2)区域内竞争加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各省、市,为吸收外商投资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各类经济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相继以更加优惠政策吸收外商投资。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是两个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区域,利用区域内数个城市各自的优势,互相协作,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效应。反观国内大部分城市,可以看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许多城市规划目标不切实际,盲目推行“大规划”“国际大都市”项目,甚至出现远超财力兴建新城的弊端情况。 2)一些城市过分讲究现代化和多样化,或者在“规划流行症”的影响下,规划设计抄袭雷同,追求大型建筑,失去了自身的民族特性以及地方特色。 3)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以发展成本或改造可提升城市品质为由,对建筑进行强拆,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也有不少政府官员坚持“除旧布新”,推倒旧的,重建新的,造成了很多短命建筑。 4)城市规划出现多部门、多地区管理,实践中协调性、控制性不足,分离现象明显。 3、很显然珠三角的增长还是有优势的,对于长三角超越珠三角我觉得是没有根据的,例如深圳和苏州的人口差不多,深圳却比苏州多了1000个亿的GDP。 再看广州和上海,广州的人口固定大约是1000w,还有些外来人口,上海固定人口是1880w,你算下两大经济核心城市,平均数珠三角还是比长三角人均GDP高。 4、珠三角将来会和港澳一起发展,这是必然的趋势,珠港澳大桥带来的是巨大的商机,如果加上港澳的珠三角总量是超越长三角的,加上国际市场还是承认香港的,可以说香港市场在世界是流通的,这是珠三角的优势。不过珠三角也有劣势,就是本土大学不多,所以人才只能靠外地大量流入,而长三角则不一样。但是珠三角的开放性是长三角不能比拟的,广东很优惠投资者,给予他们很多的优惠,其他省则是要别人买地,还要打通官场,广东是政府当家,欢迎别人来,降低投资的成本,这点是广东做得比较好。 五、结论与建议 1、大力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 1)推进珠三角一体化 加快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推动十大工程建设和,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深度合作。 2)出台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 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的范围和功能。 3)促进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 3)“输出”型珠三角。 实现广佛同城,改变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 4)提高“双转移”水平 5)深入推进扶贫开发。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三)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 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 3、华东实习的认识。 通过这次的华东14天的实习,让我见识了很多,让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在华东这几个城市与地方中,我见到了不少地方特色、经济的繁荣和不同的风情,同时也见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代价,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同时也体验到长三角的发展与珠三角有所异同,长三角的范围很大,跨越了几个省市,珠三角就仅仅位于广东省内,不过我看好珠三角,广州被国家确认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国家对广州的肯定,目前广昆高速公路和广贵铁路在修建,扩大广州的影响力。同时深圳也被定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的世界窗口。尽管这几年上海确实表现了很强劲,但已经差不多是强弩之末。因为上海必然也要走一个转型的步伐。珠三角之所以暂时被人看低,因为珠三角在转型中,一旦转型成功发展会很快的。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异同分析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6qm747wsl1qw0b8dn3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