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仁 者 爱 人 忠 恕 进德阶梯 恻隐之心 亲亲之爱 博施于民 民胞物与 层次 底线 起点 扩展 圆满 称谓 凡人 孝子 贤人 圣人 三纲 明德 亲民 至善 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 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八目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二、名句填空: 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 ★ 0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 ★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字词注音: 曾参( ) 取譬( ) 尧舜( ) 季路侍( ) 少者怀之( ) ......厩焚( ) 师冕( ) 齐衰( ) 敝之无憾( ) 一匡天下( ) ......瞽者( ) 沟渎( ) 桓公( ) 弋不射宿( ) 被发左衽( ) ......四、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仁者爱人 1
(3)与师言之道与?/ 管仲非仁者与?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6)尧舜其犹病诸! ..(7)泛爱众而亲仁。 .
3、解释一词多义: 施(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愿无伐善,无施劳。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病(1)尧舜其犹病诸! (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一(1)吾道一以贯之 (2)一匡天下 ..及(1)赐也,非尔所及也。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方(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事(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道(1)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2)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解释其他字词: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3)愿无伐善,无施劳。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
(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9)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五、虚词整理:
而(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其(1)尧舜其犹病诸! .
仁者爱人 2
(2)民到于今受其赐。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以(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吾道一以贯之。 .之(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4)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5)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六、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4)吾道一以贯之 (5)何谓也? 七、思考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对管仲的评价,子贡和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作简要说明。 3、联系上面四则文字,谈谈你对孔子仁爱观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仁者爱人 3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1)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2) 摄:兼任。 (3)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4) 反坫: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三)阅读《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技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请结合名家点评,说说儒家学说中对“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
(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具体指什么? 2、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解释“忠”“恕”的内涵。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孔子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孔子的这种思想是否还行得通?谈谈你的看法。
仁者爱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