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考点】M6: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
【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字样,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故选C.
29.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会议召开 B.印巴分治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约组织建立 【考点】O4: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3月,【解答】据所学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故选C.
30.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某一国际组织,这被视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挫折。该国际组织是( ) A.三国协约
B.北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考点】MD: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盟.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解答】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某一国际组织,这被视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挫折.该国际组织是欧洲联盟.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第21页(共28页)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故选D.
二、辨析题:(1小题,共5分)
31.小历同学认为:“罗斯福新政以调整农业为核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考点】LE: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各国经济萧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颁行成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故答案为:
不正确;理由: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调整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共3题,32题13分,33题14分,34题8分,共3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22页(共28页)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73:郑和下西洋;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西汉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2)本题以丝绸之路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第23页(共28页)
(3)本题以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4)本题以张骞、郑和为切入点,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由西汉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南海.
(2)由“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由“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有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赏张骞,理由: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赞赏郑和,理由: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故答案为: (1)长安;南海.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
(4)张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郑和;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奏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勷词作
(1)以上词句涉及哪些历史事件?(答出两个)
第24页(共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