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01 编制:张 文 审核:孟春香 杨艳娜 使用时间:2012年2月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一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优点。 2、知道几个遗传学的概念: ①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去雄
②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 ③亲本(父本、母本)、子一代、子二代 ④杂交
⑤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 ⑥纯合子、杂合子 ⑦配子
3、知道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实验结果。
4、能清楚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方法,明确假说的几个重要内容。 5、学会书写遗传图解,会分析遗传图解,会利用遗传图解解决具体问题。 1、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2、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预习导学】
问题探究一、孟德尔选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自主探究:阅读图1—1解释,什么是自花传粉?
阅读图1—2解释,什么是异花传粉?什么叫父本?什么叫母本?
阅读P3第1 自然段,识记什么叫相对性状? 。 (二)结论
(1)豌豆是严格的 、 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
(2)豌豆具有 的相对性状(如高茎与 ;圆粒与 ;黄色与 ),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花大,也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1)去雄:除去 花的全部雄蕊(2)套袋 (3) (4) 。 问题探究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P3,填写 1、F1表现为 。
2、显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隐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分离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绘制图1—4 :(用汉字表示)
P: × ↓ F1
↓
F2 3 1 问题探究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阅读P5,讨论: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这些因子既不会相互_____________,也不会在传递中_____________。决定显性性状的为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中只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最终产生含_____和_____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为_____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 __的。 5、绘制图1—5
高茎 矮茎 F1 _____ × _____ P _____ × _____ ↙ ↘ ↙ ↘ ↓ ↓ 配子_____ _____ _____ ____ 配子_____ _____ ↘ ↙
F1 _____
高茎 F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1
(第2课时)
问题探究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本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各 种。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 和雌雄配子的 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3、结果和结论:(1)彩球的组合共有 几种,分别为 ,每个组合代表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 ,由此知F2的性状比约为 。
- 1 -
守规矩肯吃苦 合作探究共进
(2)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问题探究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预测实验结果并绘制图1—6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_____ × _____ ↙ ↘ ↓ 配子 _____ _____ _____
测交后代 _____ _____ 高茎 矮茎
_____ : _____
2、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从而验证了他的假说。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3、关于测交:
(1)测交:让 与 杂交。
(2)测交能测定F1的 与F1产生配子的 和 。 问题探究三、分离定律 请阅读课本第P7 ,理解并熟记忆分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 。
【典例分析】
例1 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B.羊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C.狗的卷毛与粗毛 D.水稻的有芒与无芒 变式训练: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豌豆的高茎和黄粒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C.人的白化病和虎的白化病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例2. 隐性性状指( )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变式训练:下列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A.在杂交后代中得到表现的性状. B.在杂交后代中得到表现的亲本性状. C.在F1中得到表现的亲本性状. D.相对性状中出现较多的性状 ...
例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
白花
DD Dd dd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
次数 白花
比例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比例 D.①和④
例4、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P 红果 果黄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
F1 (2)F1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 ,F2红果的遗传因子组
红果 黄果 成及比例是 。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
F2 红果 黄果 X (4)F1红果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是 ,
遗传因子组成是 。
基础与提高训练
1、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2、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 )
A、25% B、50% C、75% D、100% 3、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4、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aa),经手术后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孩子表现为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判断 5、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C、F1中未出现的那个性状 D、F1中未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6、下列各项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高茎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D、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矮茎
7、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为有角,杂种母牛与基因组成为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头无角牛,这头牛的性别是( ) A、雄牛B、雌牛C、雌雄都可D无法确定
8、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自交得F3,在F3中的AA:Aa:aa为( )
A、3:2:3 B、3:4:3 C、5、2、5 D、1:2:1
- 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