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为了防止坍孔和保证操作安全,土层设砼护壁,每节高度约为1000mm,厚100-150mm,护壁施工采用一节组合钢模板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使用。砼采用人工浇筑,吊桶运输,护壁模板的拆除一般应在24小时之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3、挖孔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岩石层,用凿岩机挖掘。持力层扩底部分用水磨钻,凿岩机配合施工作业。土石方起运采用手动或电动卷扬机作业提升至地面,用手推车或机动翻斗车运出。
4、桩中心控制是在第一节砼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一节设横杆吊大线锤作中心线,用水平尺找圆周。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5、终孔检查
挖孔至设计持力层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评定,工程桩终孔检查内容包括桩孔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建设单位等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当设计持力层经过相关部门核验后方可进行扩大头的施工,扩大头施工好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评定,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建设单位等部门核验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6、人工的挖孔桩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制安拟采用主筋焊接,孔上制作成型或孔内绑扎成型两种施工工艺,视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6.1钢筋笼制作
材料要求: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进场钢筋应分别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请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双方共同现场见证取样,检验结果书面通知技术负责人,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认可合格后方可加工制作,钢筋现场堆放地点要求挂牌以备检查,明确标示已检查、合格、不合格字样。
钢筋笼制作前应按不同的桩逐根翻出实样,先按实样制作加劲箍、螺旋箍筋,该工艺在地面操作,并按规范规定接头数为一个验收批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制作时按编号、挂牌、逐根堆放在孔口。
6.2.钢筋笼绑扎施工方法
6.2.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①、桩成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
②、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③、孔内积水已抽干,用通风机具向下输送新鲜空气,且孔内空气经测试合格。 6
一、
④、下井作业前已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6.2.2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安装加劲箍→主筋与加劲箍焊接→绑扎螺旋筋→吊钢筋笼到孔内安装→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
6.2.3钢筋笼制作
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加劲箍制作时应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螺旋盘分段长度满足可绑3~5圈所需的钢筋长度;桩端水平箍筋不得少于3道。
6.3.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钢筋笼在孔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钢筋笼吊装安全,决定采用整体吊装或者采用扒杆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
在钢筋笼上部设加劲箍一道与主筋焊牢,作为吊桩的吊点。
当钢筋笼制作为一段时,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当钢筋笼制作为分段时,将下一节钢筋笼吊放于孔口并高出1.0m左右,然后把上一节钢筋笼吊起,使主筋对准后进行焊接,再绕螺旋箍筋,把整个钢筋笼吊起,慢慢放入孔内就位。
钢筋笼隐蔽检查
钢筋笼安装好后,应对其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6.4.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mm;
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50mm。
6.5钢筋笼就位用塔机吊运进行,上下节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主筋保护层采用短钢筋撑在砼护壁上,用电焊与主筋焊接固定。
7、人工挖孔桩桩身砼施工 7
一、
桩芯砼的运输及浇筑必须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具体规定执行。
7.1原材料要求
水泥:宜用42.5#普硅或矿渣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石子:碎石,粒径10-15mm,含泥量不大于2%。
7.2.混凝土供应
砼采用商品砼,采用罐车运输,泵车浇筑。
7.3.桩身混凝土浇筑
砼由泵管送至桩孔,下料采用串桶,离砼面2m以内垂直灌入桩内,并连续分层灌筑,每层不超过1.5m,用振动棒捣实。桩体砼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砼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灌注桩身砼,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卸料,以免砼离析,影响砼整体强度。
在灌注砼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得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应设法把砼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才能灌注砼。如渗水量过大(>1M3/H)时,应按水下砼规程施工。
砼边浇边插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砼的密实度。
在灌注桩身砼时,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灌注桩身砼时,应留置试块,每根桩不得少于1组(3件),及时提出试验报告。
7.4.基桩检测
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检测检测报告须提交设计单位复检。
7.5.桩砼养护、砼浇筑12h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七、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 8
一、
1、执行规程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质量标准:
a、中心线平面偏差小于50mm;
b、桩垂直偏差小于0.5%桩长;
c、孔底3d(d为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内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孔底无浮土。
d、除注明者外,桩中心均与柱中心和承台中心重合。
八、确保质量的技术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1、认真学习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设计变更的意图以及工艺要求做到全面理解;做好各项施工准备的各级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
2、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中,按国家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进行评定。
3、成立单位工程项目经理部和操作班组长组成的检查小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
4、坚持操作班组自检和各工种及工序之间交接班验收制度,专职质检员跟踪检查,公司月度进行质量大检查,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并制定有效防范的具体措施。
5、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及试验报告,如其中有复印件必须由原件单位加盖印章,并注明原件在何处。有关材料进场后,材料员要及时填写“原材料质检通知单”送交试验室,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6、单位工程测量由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做好定位测量放线、轴线、标高、垂直监测及沉降等工作,对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必须选择在牢固可靠部位并加以保护。定位放线以质检员和技术负责人验收复核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理定位放线记录和定位放线复核记录。
9
一、
7、对轴线、标高、施工图放样、钢筋料单以及原材料和加工件申请等技术复核工作,须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员审核后,方可交付施工。
8、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在自评、自检、自验的基础上,提前24小时将“隐蔽工程验收通知单”送达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9、桩芯砼采用商品砼,每一批量砼所需的数量,现场有专人负责。现场每次浇捣砼必须根据天气预报、现场条件、结构部位确定切实可行的砼浇捣方法;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试块取样,取样砼振捣应密实,不允许有蜂窝麻面的现象出现,还必须有专人定时负责砼养护,确保砼的质量。
10、施工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11、对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理人员所提出的质量问题或隐患,必须虚心接受认真整改,对比较复杂或双方有争议的时候,应相互探讨,做到实事求是,取长补短。
12、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从工程开工起就应按国家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重庆市的有关工程技术资料的各种规定收集整理。项目各部门必须按月、按规定将各种资料,如材料合格证或质保书、试验报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技术交底、验收记录、技术复核等收集齐全,送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资料室统一整理归档。
13、各种材料必须按品种、规格、批量、进场日期、检验报告、使用部位及数量进行登记。
14、分部分项工程检测评定资料和近期工程质量动态必须及时整理、汇总并上报公司。
以上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整理、装订成册。
九、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1、直径较大(0.9m以上)或土质桩孔开挖,井口应设护筒,下部应浇注砼护壁,挖一节,随即浇一节混凝土护壁,以防坍孔或孔壁掉下,保证操作安全。
2、井下泥土可利用吊桶、吊篮、配备手动卷扬机、电动卷扬机提升,吊桶装土,不应太满,以免在提升时掉落伤人;同时应清理桩孔顶部周围松动的土方、石块,防止落下伤人。
3、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在孔底面以上3m左右处的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密眼钢筋做成的安全防护网。防护网随着挖孔深度适当向下设置的增加,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网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
4、桩孔内必须放置爬梯,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
5、严禁酒后操作,不准在孔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作业。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