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早发现 B.早治疗 C.早隔离 D.早报告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哪些乙类传染病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脊髓灰质炎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肺炭疽 E.艾滋病 F.狂犬病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需要进行哪些报告? A.初次报告 B.进程报告 C.结案报告 D.随时报告。
三、判断题
1. 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包括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居民中传染病漏报调查。( )
2.传染病报告卡应保留3年。( )
3.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4.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不需要补报,因为会造成不及时。( )
5.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 ) 6.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2张传染病报告卡。( )
7.某市某学校于5月9~12日共报告了10例水痘病例,该事件作为暴发疫情报告不需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 )
8.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 )
9. 疫情资料的查询必须遵循保密原则,卫生系统外的有关部门查询疫情资料,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10. 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
11.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
12. 疫情的控制主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流行过程三个环节来进行。( )
13. 水痘、风疹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14. 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
15. 发现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不必进行订正报告。( ) 16. 网络直报系统是以病例的现住址为统计描述的条件,即只要该病例的现住地址在这个县(区),不论病例由谁报告,户籍在哪,都被统计到该县(区)。( )
17.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报告单位不必进行登记备
案。( )
18. 疾病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19. 传染病漏报是指调查到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报告病例的核对,未报告者则为漏报病例。 20. 在暴发调查中,必须坚持边调查边采取措施的原则。( )
四、简答题
1.请简述哪些对象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2.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人属于”与“现住地址”的区别?
3.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中第十九条规定,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应如何报告? 4.传染病常规监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5.简述暴发疫情调查的步骤?
五、论述题
1. 某地发生一起传染病暴发疫情,有10人发病,病人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泄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故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就可以结束,请论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试述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审核、订正、查重的具体内容。
六、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病例的发现与报告:2005年10月16日,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
贺某(姐)女,12岁,汉族,湖南湘潭湘潭县射埠镇湾塘村和平组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10月12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体温 39℃);10月13日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WBC:5.8×10/L,N:0.62,L:0.38),初步诊断“重症肺炎”,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家属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问题1: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要对该病例(贺某)进行报告吗?为什么?
因为患者病情加重,10月16日12时贺某转往湖南省儿童医院,次日8时死亡。 10月17日18时: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贺某之弟贺某某。
贺某某:9岁,湘潭县某小学三年级学生。10月10日:发热、轻咳,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服药两天症状好转(具体不详),未再继续治疗。10月15日再次出现发热、咳嗽,继续在该
9
门诊点治疗。10月17日症状不见好转(但无呕吐、腹痛和腹泻等),因其姐已病故,患儿家长直接将其送往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救治。入院查体:T39℃,R24次/分,P 108次/分,神清,呼吸平稳,无发绀及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啰音。血常规WBC:4.6×10/L,N:0.48,L:0.44,Hb125g/l,PLT131*10/l。支原体抗体IgM阴性,以头孢他定、阿奇霉素、鱼腥草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体温仍持续39℃以上。胸片示右肺尖区、左锁骨下区见片状模糊阴影,双下肺少许斑点影。诊断:支气管肺炎。
问题 2:鉴于上述情况,你认为该医院(接诊医生)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10月18日11时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向所在地岳塘区CDC报告:该院16日、17日,先后收治两例分别为“重症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贺家姐弟患者(贺某、贺某某),姐弟俩为湘潭县某村人,贺某(姐姐)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后于17日8时死亡,患者家中所养的鸡、鸭在两患者发病前出现死亡,该院不能明确诊断这两例肺炎病例,无法排除不明原因肺炎。
岳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问题3:岳塘区CDC接到电话报告,需了解哪些情况,开展哪些工作?
18日12时,岳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报告湘潭市卫生局,并与湘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并部署病家现场调查工作。湘潭市卫生局立即向湘潭市畜牧局通报情况。
18日12时,湘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关于两患者情况的电话后,湘潭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应急机动队员赶赴患者居住地进行调查。
18日15时,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向农业部门了解当地动物疫情,建议湘潭市卫生局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18日16时,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省卫生厅报告疫情;省卫生厅当即将有关情况通报了省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18日22时,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考虑到贺某某病情特殊,将贺某某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
19日17时,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湖南省畜牧兽医局已经将动物间疫情认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疫情,农业畜牧部门拟于当晚开始对以患者家为中心周围3Km以内的所有家禽进行宰杀,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19日18时,湖南省儿童医院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将贺某某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了报告。
问题4:此时可以对病例做出什么诊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应开展哪些工作?
第二部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0月19日19时左右,湖南省CDC专业人员分两组分别赶赴湘潭现场和省儿童医院,分别会
9
9
同湘潭市CDC、湘潭县CDC、岳塘区CDC、长沙市CDC、雨花区CDC专业人员再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下: 1.病例情况:
首例患者贺×(姐),于10月16日13时转入省儿童医院,入院查体:T 36℃,P 120 bpm,R 48 bpm,Bp 100/52mmHg。一般差,急危重面容,面色苍白,皮肤发绀,10月17日血常规:白细胞1.97×10/L,淋巴细胞0.356×10/L,血小板153×10/L,胸片可见双肺弥漫高密度实变影,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立即给予无创通气治疗,但未见缺氧改善,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给予高浓度给氧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抗感染和止血等综合治疗,但患者病情未见好转,进行性恶化,因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无效于10月17日8时死亡,并于当日下午火化。
患者贺××(弟),于10月18日晚22时入住省儿童医院,入院时体查:发热(40℃),P 136 bpm,R 30 bpm,Bp 100/53 mmHg。咳嗽少痰,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小水泡音。白细胞4.16×10/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56,血小板95×10/L。胸片可见双肺门附近肺野及左上肺段斑片影,余肺纹理模糊可见网状改变。X胸片改变19日较18日仍然加重,省儿童医院专家会诊意见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雨花区CDC专家诊断意见为“不明原因肺炎,疑似人禽流感(?)”。
2.患者居住地家禽养殖情况及病死情况: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全县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96万亩,山地252万亩,全县辖22个乡镇,757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总人口114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
两患者居住地:湘潭县某村共计397户,村民1,514人,78户饲养家禽,原存笼鸡723只、鸭453只。两患者所居住的自然村为一相对独立的自然村,共有村民24户,115人;该自然村有15户村民饲养家禽,存笼鸡293只、鸭384只。除一户为集中养殖外,其余14户均为散养。据当地村民反映,9月16日起,两患者所居住自然村的鸡、鸭陆续出现零星死亡,10月上旬达到发病死亡高峰。截至10月18日,该自然村共有13户村民饲养的家禽发病,共发病死亡545只,其中鸡182只、鸭363只。除该自然村外,其他地方未出现家禽异常死亡现象。
3.患者家庭和可能暴露情况
两患者为姐弟,家中共4口人,父母亲均为农民,以务农为主,父亲有时到当地砖厂打短工。贺×就读的中学与其弟贺××就读的小学相距很近,距离病例家约1公里。两人通常自带午饭中午在学校用餐,晚上回家吃晚饭和住宿。患者家为一两层楼房,独居,卫生条件一般。饮用水为压把井水,离住房约5米;家中饲养22只鸡、5只鸭,其鸡舍、鸭舍及厕所设在一楼同一房间,日常鸡鸭喂养和鸡舍、鸭舍清扫由其母亲负责,两个患者有时帮助喂食,不排除有接触鸡、鸭的可能。患者家10月6日早晨发现2只鸡死亡,之后鸡鸭陆续死亡,最多一天达6~7只,至18日仅剩下1只鸡和1只鸭。19日下午,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将剩下的鸡、鸭带走处理。病死的鸡鸭均腌制熏烤并多次食用,病死鸡鸭的加工、处理全部由其父母负责,两个患者没有参与,只是食用了煮熟后的鸡鸭,患者国庆放假期间(亦即病家死亡鸡鸭时期)一直在家生活,两患者在10月8日至住院治
9
9
9
9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