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妙招。)。 (3)、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重点指导:
婆:“女字底”的一横要长,要能托住上面的“波”字。 童:上面“立字头”的一横要长,要能盖住下面的“里”字。 您、忘:下面的“心字底”的“卧钩”要写好。 8、学生描红。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识字,教师先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汉字,做到学以致用。﹚
三、布置作业
1.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4
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创设情景 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这个“盲”是什么意思? ( ⑴眼睛看不见的。⑵什么都看不到,失去了光明。)
2.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 说说你的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并适时评价)
3.你们才蒙了一会儿时间,就这里出错,那里出错,很难, 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出示:
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4.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 (她高兴、开心。)
5.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6.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语言交流、心灵感悟,体会盲婆婆生活的艰难。把学生情感、思维调动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语文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 品读赏析 体会感悟
学习第一小节:
1、课文中的蝈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
(绿色、会唱歌、可爱??)田老师今天就把这只蝈蝈带来了,你们看(出示蝈蝈图)
2、这样的蝈蝈你们喜欢吗?如果它是你的,你有什么感觉呢?(高兴)读读第一节,找出表示高兴的词。(喜滋滋.乐呵呵)
5
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3、大家来做做这样的表情。谁这么开心?(少先队员)读的时候怎样? 4、你们能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5、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6、可课文中的少先队员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从中你看出?? (他关心盲婆婆。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福她眼睛快快好。) 7、一起再来开心地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进行课文的分析时,抓住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少先队员的高兴心情。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不仅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注重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真切地感受少先队员的高兴,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学第二小节
1、少先队员送蝈蝈时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呢?田老师来做做盲婆婆,你们对着我说一说。
2、课文中的少先队员是怎么说的?读读第二节。 3、平时少先队员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4、指导朗读。(用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在指导用说话的语气朗读就把对盲婆婆的爱表现出来了。〕
学第三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
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教师配乐范读。)
她仿佛会看到村子前那条小溪,想到了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捉小鱼的快乐情景。 她仿佛看到了可爱的校园,想到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游戏。
6
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她仿佛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想到了鸟妈妈在跟小鸟们嬉戏。 ??
2、盲婆婆看到的、想到的跟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婆婆的心中是怎样的呢?(欢乐、幸福)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学生朗读(读后学生评价) 4、指导朗读(欢乐、幸福) 5、指名读 男、女比赛读 。
6、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回了欢乐。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7、这么美的句子,要是能记住它就好了。试着背背好吗? 8、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背背。(配乐)
设计意图:(开始以图画、蝈蝈的叫声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联想、体悟、理解诗意后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激起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对文学的兴趣。﹚
9、看图想想歌声还会把盲婆婆带到哪?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你能做做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吗?
给出提示:歌声会带您走进校园, 听到---------------------------。
歌声会带您 ----------------,看到---------------------------。 歌声会带您 ----------------,闻到---------------------------。 歌声会带您 ----------------,想到---------------------------。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让孩子们学做小诗人。更重要的是给了每个同学展示、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小小成功的喜悦 )
学第四节
1、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把更多的快乐带给盲婆婆。(自由读) 2、蝈蝈的歌声越唱越好听,范读 “咯咯,咯咯,咯咯??”(读时声音由重到轻
7
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
3、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这首诗歌写得多美呀!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在微风中起伏,好像在说话呢,你想想红领巾会对他说些什么?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关心帮助)
设计意图:﹙美读中升华了情感,夸奖中陶冶了心灵,事实中深化了主题。﹚
四、布置作业 真情放送
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献上你的爱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行动,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更多的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板书: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看到 清波
送蝈蝈 给盲婆
想起 欢乐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