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知识巩固
(一)下面句子中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请选择。
A.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西的一种民歌。 B.贺敬之是一个严谨创作的诗人,(回延安)是他的饱满的政治热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怀念之情的优秀诗篇。【版权所有:21教育】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这一节诗句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按下边的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 1.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 2.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 3.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 4.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 【作业】知识延展 一、背诵全诗。
二、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
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磅礴
解释: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戛然而止 亢奋 叹为观止
2、朗读指导: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入课文情景,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音乐美、力量美(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3、分节、分男女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4、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交流、学生评议。
二.整体感知
1、知内容: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这是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词句。 2、理结构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
是一句话。
试找出起止段落,找出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第二课时
一、研读全文
1、 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第一层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怎样的特点,如何写的? 3、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4、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 ①.朗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请用?我喜欢________句子,因为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三、拓展延伸 任选一题
1、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2、?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答案:第一课时:二、1、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
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或?舞蹈的场面美?、?雄壮的鼓声美?、?击鼓的后生美?、?变幻、奇丽的舞姿美?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二课时
一、1、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结尾?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即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略 4、容不得……一股劲!(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 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二、(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