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四节 自然灾害2个课时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2:3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能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能力目标

能结合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展示图片资料、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多种自然灾害图片

【提问】图片中展示多种灾害,你能总结这些灾害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

【板书】第四节 自然灾害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54 【学生回答】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吗?如果不

是,如何来解释?

【学生回答】

【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首先它必须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

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灾害,就是它必须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害。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害。

【提问】如果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害吗? 【学生回答】

【归纳】不是,因为它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 【活动题】完成P55 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A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异常天气,而且造成了财产的损失 B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污染农田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C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吸烟造成的森林火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D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该事件是由天气变化引起的偶然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

然灾害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地震、台风、洪涝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各种自然灾害,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在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广东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害还是地质灾害?

【学生回答】气象灾害

【提问】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哪些?地质灾害又包括哪些? 【归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板书】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多媒体】展示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学生观赏并回答是哪些气象灾害。 【承接】通过观察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对我

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害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袭击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思考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

【活动】P58 活动题 1、2

【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台风的入径和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季风(冬季风

或夏季风)的路径很像?

【学生回答】夏季风 【承接】台风的入径跟夏季风的入径很像,这说明台风也是在夏季发生的一种自

然现象,在我国,常见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台风主要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是由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会减弱。台风最大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补充:我们也经常听过飓风,飓风和台风是同样性质的,不过是因为地点不同,所以名称不同而已。通常把在大西洋洋面形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比如美国也经常遭受飓风袭击)

【过渡】台风过境时会造成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大风、下大雨。 【讲解】台风过境时常常伴有大风或暴雨。这往往会造成一个本来多雨的地区发

生洪涝灾害,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台风经过的这个地区常年较为干旱,台风一旦过境将会缓解当地的旱情,所以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

【展示图片】近几年的台风过境时对我国的影响

【承接】刚才我们讲到台风时提到,台风过境时常会给这个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有时还会造成当地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有必要条件,同学们观察课本P54图,思考,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洪涝灾害?我国是不是每一个月份都发生洪涝灾害?

【读图回答】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活动】P5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

P58 第1、2题

【教师归纳】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那么,洪涝

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展示图片】我国的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教师引导】在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雨季长,多

暴雨和连续性暴雨,在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提问】一个地区是不是发生了洪涝灾害就不会再发生了? 【学生回答】不会

【再提问】那么是不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同时还会不会有别的自然灾害发生? 【学生回答】会(或不会)

【引导】有一个成语叫“祸不单行”,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

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在我国最常见的灾害除了洪涝灾害还有干旱。

【提问】干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什么季节容易发生旱灾? 【读图】

【活动】P58活动题1、2

【引导归纳】P58 旱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

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加上华北地区一到冬季,河流普遍结冰,河流断流;除此之外,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因此更容易引发旱灾。

【承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除了气象灾害,我国

也是遭受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09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重创、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等,今年暑假我们福建莆田也发生了多次震感明显的地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们称为地质灾害,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地质灾害发生时往往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及影响。

【展示图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图片

【教师归纳】地震常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讯中断、人员伤亡等;滑坡是坡

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土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读图】P57图2.49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提问】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些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学生回答】地震主要在四川、台湾等。 【引导归纳】我国的地震主要是在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和西南地区,从图中可以看

出西南地区地震的频率和级数都较大,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活动】P58第2题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多地震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活跃,所以多地震。

【读图】P57图2.49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提问】观察图,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以哪一个地

区最为集中?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 【承接】回顾第二级阶梯内部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回答】以高原盆地为主

【提问】在我国西南地区为什么常发生滑坡、泥石流? 【展示图片】中国地形图、降水分布图

【教师引导】我国的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较大,

降水多暴雨,加上地表植被较少,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阅读课本】P57阅读材料 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

【过渡】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板书】二、防灾减灾

【展示图片】遥感技术预报台风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调动

救灾人员等

【活动】P60 了解避灾方法 【教师小结】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并且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

工作,学会简单的避灾方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

搜索更多关于: 第四节 自然灾害2个课时教案 的文档
第四节 自然灾害2个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7w470qo9b9x6b742rz56u75f0b3w101d6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