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10:07: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哈尔滨师大附中 2020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辽宁省实验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认真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 (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

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而关于 城市建设,传入我国的主要有两种理论。 第一种理论表现为 “明天的城市” 模式, 即按照理想兴建一个完美的城市, 实现一夜之间的突变。 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第二种理论表现为“拼贴城市”模式,即不是完全去 掉旧的元素, 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好的、 新的元素拼贴进去, 使这个城市既有新的 元素,也有旧的元素。 这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 对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有重大 启示。

这两种城市建设模式蕴含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明天的城市”模式的 思维方式是, 生活是根据理性人为构建出来的。 “拼贴城市”模式的思维方式是, 生活不是靠一夜之间的创造突破形成的,而是历史文化自然演变而成的。因而, 在前一种理论框架下, 城市的历史只能是负担, 是应该抛弃的; 在后一种理论框 架下,历史却是宝贵的财产,是应该尊重和珍惜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要 有 独特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历史。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城市 建设上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片面的,所想象的现代化城市都是以西方为蓝本,唯 “洋”是从一度把钢筋、水泥、玻璃视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而对城市的历史视而 不见,甚至完全视为包袱。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造 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体现了城市建设模式的激进。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建设向来是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智慧的。中国城市 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正如在《清明上河图》、平遥古城所看 到的,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丝毫不比西方逊色。甚至,它还是多元的,至少可以 分为三种城市群落。第一种, “宇宙之城”,天人合一的行政都会,以元大都奠 定基础的古代北京为代表。城市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秩序井然。这代表着当时 中国人对当时城市的一种理解, 他们认为城市的秩序是对宇宙秩序的复制, 人间 的秩序要对应宇宙的秩序。这种城市建设就寄托了这样一种追求。第二种, “生 态之城”,道法自然的山水小城,以湖南凤凰为代表。整个城市依山傍水,依照 山水的自然曲线布局, 充满诗意。这种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人对城市的另一种理 解,认为人应道法自然,城市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设计,山水自然,城市与人完 美融合在一起。第三种,“人文之城”,儒商精神凝聚的江南市镇,以杭州、苏 州、扬州为代表。 明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城镇的发展。 这些城镇是儒商聚居 的地方,形成了人文氛围浓厚的江南城镇群。 这三种城市建设都体现了中国悠久 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

一个城市要有独特的个性,最重要的不是空间上的拓展,而是历史文化上的 继承与发

展, 这需要我们的城市建设要回顾历史并深入地反思与总结。 城市发展 要搞好建设,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城市地标是什么?城市文化母体是什么 ?如果一 个城市地标模糊、母体过度损坏,那么这个城市就丧失了个性。在此基础上,我 们可以回答,什么是好的城市。

( 摘编自许纪霖《优美是否离我们远去》,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

A. “明天的城市”模式是按照理想兴建完美城市,而“拼贴城市”模式是对新 旧元素合

理地取舍。

B. 生活是由理性人为构建还是由历史文化演进而成, 是由人类城市建设不同模 式决定的。

C. 一个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城市, 不是将历史视为负担, 而是珍视并传承自 己的历

史文化。

D. 中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的思想,注重人文精神,城市建设 呈现多元

特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开篇对两种城市建设理论及模式进行阐释, 指出新中国城市建设深受第 一种理

论影响。

B. 第二段通过两种城市建设理论思维方式的比较揭示了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曾 经出现的问

题。

C. 第三段以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城市群落为例, 说明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中有 许多经

验值得我们借鉴。

D. 文章在结尾处提出了好的城市建设的标准, 强调处理好城市地标与城市母体 关系的

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是错误的。

分)

A.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进程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 可见“明天的城市” 模式B.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体现了环境与人的融合,实现了道家建设生态 城市的主

张。

C. 好的城市建设, 首先要实现城市空间拓展, 之后要完成对城市原有特色文化 保留与传承的任务。

D. “拼贴城市”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有助于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对当 下中国的

城市建设有重大启示。

( 二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 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 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 20 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 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 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 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 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 由谁来实施惩戒、 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 成共识。 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 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教育法律法规中 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

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 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 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 选自 2018 年 5 月 7 日《半月

谈》 )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 10 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 表扬与批评、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缺一不可。 但是现在很多 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 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 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 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 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 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 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 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 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 ! ”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 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 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 班主任严肃 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 3 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 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 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 “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 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 ”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 老师们对“度” 的把握很难统一, 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 如果惩戒不当, 可能会造成 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 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 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月 10 日《钱江晚

报》 ) 材料三:

2019年11月 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 (征求意 见稿) 》(以下简称《规则》 )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 2019年 12月 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 权,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 制止有害于学生或 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 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 “它给了教师一 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 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 《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 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 知道自己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犯错时 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 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 的法律法规,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 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 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 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 而英国规定, 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 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 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

2020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88xk349x65ap1c1kzfj507xn0uyj200qj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