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22: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基础巩固]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京新城”转移将( ) A.带动“环京新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京新城”的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第1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生产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故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2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会加大交通、环境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答案:1.A 2.B

(2016·湖北襄阳保康一中期中)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将部分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读表回答3~4题。 投资地区 苏南某市 苏北某市 招商门槛 5 000万元 1 000万元 土地价格 100 万元左右 20 万元左右 平均工资 3 000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环保门槛 要求高 要求较低 3.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应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轻

4.江苏省内部出现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1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苏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使得该地工资水平逐渐提高,廉价劳动力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转移。第4题,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由苏南向苏北地区转移,这将使苏北地区就业机会增加,市场繁荣,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可能给该地带来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 答案:3.A 4.B

(2016·北京海淀区期末)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读资料,回答5~6题。 5.“西进运动”( )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的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6.“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第5题,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上涨;西部内陆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产业向西部迁移。第6题,“西进运动”促进了西部经济、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 答案:5.A 6.D

读两区域发展图,回答7~8题。

7.如图所示,从A地向B地发生了( ) A.产业升级 B.资源调配 C.信息传递 D.产业转移

8.假如A、B两地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 ) A.A地、B地均位于东部沿海

B.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中部地区 C.A地位于西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 D.A地位于中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到T1阶段,A地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而B地L产业成为相对优势产业,所以从A地向B地发生了产业转移。第8题,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图中产业发展到T1阶段,A地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说明该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A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

2

力价格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出现产业转移;假如A、B两地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A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B地位于中西部地区。 答案:7.D 8.B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佳国家。近年来,由于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 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

(1)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

(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分析。第(3)题,沿海省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

原因: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小,进口量增大。

(2)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经济快速增长。

(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 交通便利,海运发达;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10.读世界三次产业转移示意图(图甲)和我国京津唐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3

(1)从转移产业的类型看,最先是从________密集型产业开始的。 (2)根据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图乙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从转移方向、转移企业、迁入地工业布局三方面分析)

解析:第(1)题,产业的转移最先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的。第(2)题,不但要答出转移的方向是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而且要答出迁移产业的特点以及迁入地的特征。 答案:(1)劳动

(2)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转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地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 [能力提升]

我国东部某地区是国内综合实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该地区的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之一的乙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读表,回答1~2题。 行业层次 一 二 三 四 五 产值比 重/% ≥18 15~18 12~15 9~12 6~9 甲市 1998年 交通 钢铁、通 信、纺织 电气、化学 2006年 通信 交通 钢铁、电气 乙市 1998年 纺织 化学 通信、电气 2006年 交通、通信 化学、钢铁 纺织、电气 注:表中交通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钢铁指钢铁工业;通信指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指电气机械制造业;化学指化学工业;纺织指纺织工业。

1.如果某一主导行业比重在一个市下降,而在另一个市比重上升,表明该行业发生了转移。读表判断,没有在甲、乙之间发生转移的工业部门是( ) ①交通 ②钢铁 ③纺织 ④化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行业的转移对两个城市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甲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②使乙市产业发生衰退

4

③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差异增大 ④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趋于相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甲市的钢铁工业和交通工业在1998年到2006年间比重下降,而乙市在此时间段内比重上升的工业类型包括钢铁工业、交通工业,说明这两种工业从甲市转移到了乙市;而纺织工业的比重在两个城市均下降,说明都出现了产业的移出;化学工业在乙市没有明显变化,因此B正确。第2题,低端产业的移出,促进了甲市产业升级,①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城市通过产业转移有了更多相同的工业部门,④正确。 答案:1.B 2.C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3~4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基础设施完善

4.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第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东部,相对江苏南通而言,劳动力丰富、廉价,南通纺织产业迁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太康在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和南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 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第4题,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有利于南通市产业升级;由于使用的劳动力主要以太康县的人口为主,因此不会造成南通人口性别比失衡和社会失稳,但会造成南通短期内部分劳动力失业。 答案:3.C 4.D

5.(2016·嘉兴月考)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5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

材料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地向区外转移对区内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应以区外异地转移和区内就地转化两种途径并重,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

(1)根据图中信息,从能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条件。

(2)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内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

解析:(1)从能源上看广西北部湾有丰富的水能和石油资源;从交通上看,广西北部湾有河运和海运。(2)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答案:(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海湾等地的石油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海港,发展海运,有便利的内河航运。

(2)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本区特色工业,如与石油、金属开采和冶炼有关的工业;引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等制造业;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等。

6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8fbk0pzyl1oirv327pb3jk4h7sglc00pt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