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文科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时间:45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179页)
一、选择题
1.(2019·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D [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人们背着口袋从农村往城市运粮,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选D项。]
2.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B [题干材料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损害了工农利益,严重脱离了苏俄现实,故选B项。]
3.(2019·德阳二模)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高考 文科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D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到1940年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故选D项;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而B项是在陈述事实,故排除;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
4.(2019·苏州一模)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故选D项;苏联的计划经济跟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危机影响不大,故排除A项;“模式僵化与衰退”是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故排除B项;“取消自由贸易”是1918年开始实施的,故排除C项。]
5.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A [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故选A项;苏联优先发展重
高考 文科
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故D项错误。]
6.(2019·茂名二模)20世纪80年代,在大城市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盛誉,但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后来有学者说,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该学者意在批评苏联( )
A.政治体制制约了科技进步 B.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功利化倾向 C.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脱节 D.经济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C [材料“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说明研究没有深入一线,没有与工业生产联系,故选C项;材料“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盛誉”说明科技有进步,故排除A项;材料“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主要说明研究的范围有局限,而不是功利化倾向,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苏联科技研究不是经济改革,故排除D项。]
7.(2019·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A [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A项;经济危机造成大批企业效益下滑或破产,大量劳动力失业,并不是劳动力缺乏,故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问题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故排除D项。]
高考 文科
8.(2019·绵阳二模)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 [根据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并结合新政内容可知,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9.(2019·郴州一模)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 )
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 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
A [材料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青年管理局,延缓了学生因失学而成为失业者,从而遏制了社会上失业人数的增长,故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故选A项;材料举措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与减轻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并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故排除C项;材料举措是为了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与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无关,故排除D项。]
10.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 )
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 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 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
C [题干没有涉及创新自由制度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真正自由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