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科学教育课程差异的对比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中国与美国科学教育课程在科学教育课程名称、目标、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制、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和理解中美科学教育课程存在的差异,对普及和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将起到一定借鉴与启发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差异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exist in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 name,aims,structure,teaching content,curriculum system,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Through anlysing,comparing,learning and comprehending these differences in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play a role of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in in popularing and developing our basic science education, impro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Keyword:science education;Course;Difference
近些年,我国科技实力逐步发展壮大,我国对提高人民科学素养的要求日益重视和提高,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科学”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中,学校对科学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并在各方面做不断的努力。
虽然我国的科学教育正逐步的发展,但离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仍有一段距离,国内外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也有着很大差异。我将主要对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课程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探究。
1 中美两国科学课程的差异
1.1 科学教育课程名称的差异
第 1 页(共 8 页)
在我国,曾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称之为“常识课”,即使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幼儿园坚持这一称谓。顾名思义,“常识课”就是向幼儿传授最基本、最简单、最常见、最常用的知识。但是,“常识课”对于幼儿和老师都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课程,老师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幼儿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鉴于“常识课”这一狭隘的课程名称导致越来越重的“知识中心”,“常识课”逐渐被“科学活动”这一课程名称所取代。
我国的“科学”主要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美国的“科学”概念比我国宽泛得多,它包含三大领域:(1)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2)科学知识(3)科学的态度价值观[1]。美国科学教育除了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过程,这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猜想;还注重于培养学生由知识联系社会的情感态度,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会持一定的态度与价值观。由于课程名称的差异和对科学概念内涵理解的不同,使中美两国幼儿科学教育的侧重点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我国虽然将“常识课”改成了“科学活动”,但其侧重点仍然是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认识具体的事实,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仍然视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科学态度或价值观为常识教学的附属品。美国则侧重让幼儿认识科学家的活动过程,而不只是认识他们的活动成果;不只是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且要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2]。
由此可见,科学知识只是科学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科学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科学探索技能的掌握,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在这个方面,我国的做法有待改正,我国也在不断借鉴美国先进的科学思想,不断吸收美国科学思想的精华来改善我国的科学教育,朝着领先的科学发展。 1.2 科学教育课程目标的差异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主要有: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理智地参与那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在自己的本
第 2 页(共 8 页)
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以上来看,中美两国的科学课程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我国的课程目标比较重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美国的课程目标没有提到这些,而是把这些相关内容渗透到课程中;我国侧重于将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美国的课程目标重视知识运用于个人决策与有关科学问题的辩论方面。 1.3 科学课程结构的差异
中美两国科学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排的思路不同。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独立编排,每一阶段的课程标准都设有内容标准。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则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统一编排,但是在“科学内容标准”一章中,幼儿园到4年级、5-8年级和9-12年级分为三段列出。二是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只有小学三年级到初中的,高中的科学课程标准几乎没有;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还有幼儿园的,这说明在美国更重视从小开始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对于有的内容,中国的科学课程内容比美国提前讲授。如中国7-9年的级课程标准就有细胞内容,而美国的细胞内容到高中才有。 1.4 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
科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程目标而定。课程目标不同就会导致课程内容的不同。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无论在深度、广度以及内容的组织上均有显著差异。美国的幼儿科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和综合科
第 3 页(共 8 页)
技三部分。美国强调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让幼儿重点掌握四个方面:(1)认识太阳、月亮、地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迁移;(2)物体不同的质量和特征以及周围物体的变化;(3)天气变化和天气条件;(4)声、热和电的来源。通过综合科技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人类创造的各种工具,特别是了解新的发明创造,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我国只是单方面的让学生学习知识。由此可见,美国幼儿科学课程的范围比我国广泛得多。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看,中、美两国的差异更大。我国组织课程内容一般有主题式和分科式两种。而美国却注重按有助于“理性框架”形成的“关键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在科学教育中,他们为学生确立的关键概念有:宇宙是非常巨大的——空间;地球是非常古老的——时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生存必须适应环境——适应;宇宙是五彩缤纷的——多样性;生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形式是变化的,但总量不变——物质不灭。然后围绕“关键概念”设计具体形象的活动,分析这些“关键概念”,能够看出它们都是概括性高的大容量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表明,最基本的、大容量的概念最具迁移性,最容易转化为能力。然而,我国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小孩所谓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的是大量的一级概念和少量的二级概念,而三四级概念几乎不会涉及,如图。
图1 分级概念图
第 4 页(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