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1 mol钠原子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B. 0.2NA个硫酸分子与0.2 mol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1 mol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5NA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氖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 2NaW+Z2===2NaZ+W2 B. 2NaX+Z2===2NaZ+X2 C. 2NaW+Y2===2NaY+W2 D. 2NaZ+X2===2NaX+Z2
3.在加热情况下,用足量CO还原7 g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产生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12.5 g沉淀,此混合物不可能为( ) A. FeO、Fe2O3 B. FeO、Fe3O4 C. Fe2O3、Fe3O4 D. FeO、Fe2O3、Fe3O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易升华,可保存在酒精中
B. 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 新制的氯水可长期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D.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5.下列四项都能导电,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导电原理不同的是( ) A. 氯化钠熔化导电 B. 液态汞导电 C. 硫酸溶液导电
D. 熔融状态氢氧化钾导电
6.将镁和铜组成的2.64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一氧化氮L气体的体积为0.896 L(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4.32 g B. 4.68 g C. 5.36 g D. 6.38 g
7.下列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A. 用25 mL烧杯量取14.80 mL 氢氧化钠溶液 B. 用10 mL量筒量取5.0 mL盐酸 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碳酸钠
D. 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0 mol·L-1氯化钠溶液
-1
的氢氧化钠溶液60 mL时,金属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 SO2+ H2O===H2SiO3↓+SO B. 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 C. 氢氟酸刻蚀玻璃涉及化学变化
D.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得出实验结论:酸性 硝酸>碳酸>硅酸
9.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②反应生成标准状况的气体体积 ③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 ④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只有①
10.向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NaCl
B. NaCl、NaBr、NaI C. NaCl、NaBr D. NaCl、NaI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C. 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都为NA D. 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B. 将C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CO3沉淀 C. 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 0.12 g石墨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13.在某防空防灾演习现场,模拟一起大客车与一辆装有氯气的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气泄露。人防办立即指挥专业救援队在事发地点,测定风向,进行事故处置。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 ) A. 顺风向高处转移 B. 顺风向低处转移 C. 逆风向高处转移 D. 逆风向低处转移
14.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Na+、SO知SO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已
-
的还原性强于I,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肯定含SO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
②肯定不含Na ③可能含I ④肯定不含I
15.对于反应2SO2+O2A.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 反应方程式中“
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C. 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 D. 在该反应中SO2做还原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16.(1)向橙色的溴水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溶液呈现________色,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1)中滤液加入适量的氯水后,溶液呈________色,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1)中滤液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有________生成,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碳酸钠溶液。方案如下:步骤一,取25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步骤二,加热煮沸步骤一所得溶液;步骤三,另取25 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步骤二所得溶液混合,即得碳酸钠溶液。
(1)完成步骤一可选的化学试剂有:稀盐酸、NaOH溶液、大理石、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需要的装置如下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