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洛阳市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漫步云端》教学设计
作 者 :王艳红 工作单位:洛阳市孟津县朝阳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71131 电话号码:13721653262 电子邮箱:837875520@qq.com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A、本设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紧扣“科学课程标准”从发挥学生主体角度出发,经过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经过设计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会科学方法,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
B、以面向全体为原则。本设计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思想,坚持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C、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过程,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D、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 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 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二、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A、本节课,通过查阅资料、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云、雾的形成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说明。接下来的学习如何测量雨量和下节课的天气预报的制作,也都是为最终编辑科普小报打基础。
B、教学方法梳理
猜想提问----阅读教材----表达与交流——拓展延伸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五年级的孩子学习本节课应该不算难。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在训练二级目标“表达与交流”的同时,为编辑科普小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云、雾的成因,充分交流、讨论。
2.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应用云量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3.会用饼型图形来表示统计结果。 五、教学重难点
1、探究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根据云占天空中的比例识别云量。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学习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都看过啊,我想出个问题来考考大家,看你们是否细心。记得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后去学本事,孙悟空学了一身本领,就在孙悟空即将毕业离校下山之际,菩提老祖又传授了孙悟空一招绝技,也是最后一招,谁知道请举手!
(学生可能会说: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
2.嗯,不错,今天老师也准备传授给大家一招,可不是筋斗云,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另外一种气象——云。(揭示课题,板书:漫步云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平时学生最爱看的电视剧《西游记》来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活动 1.提出问题,打开思路
(1)提问:关于云,你想了解哪些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2)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老师也十分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根据大家刚才所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其他问题本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记题,养成把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猜想,互动交流
提问:你认为云是怎样形成的?想好了,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 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展现,把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与
同学交流分享。
3.阅读教材,获取答案
(1)阅读并思考:阅读第17页 “知识链接”,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云的成因。如何用自己的话把云形成的过程讲述给大家?
(2)学生阅读并思考。
(3)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归纳:地球表面的水分,受到阳光的照射,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并随着暖气流的上升,升入高空,由于高空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O℃,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文字材料,从中获取知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讲解:我们可以把云形成的过程归纳为:水分一水蒸气一小水滴或小冰晶一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板书:液态一气态一液态或固态)
(2)谈话:嗯,大家说得真不错,看着黑板,同桌互相说一说。
(3)提问:大家现在都了解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那谁能给大家说说雾是怎样形成的?云和雾是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雾是陆地上的云,形成原理是一样的。生成的地方不一样,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4)谈话:原来云和雾是一家啊。只不过它们形成的位置不一样而已,在天上形成的叫云,在地上形成的叫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1.学习概念
(1)谈话:云这种气象不简单它还可以给我们预报天气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8页,阅读书上的第一段,找出云量的概念。
(2)提问: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什么叫云量? (引导学生说出: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
(3)提问:我们平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关于云方面的信息么? (学生可能会说:晴转多云、阴转晴、多云转晴??)
(4)谈话:看来云对于我们了解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云量的概念,对云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将学过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会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看图理解概念
(1)谈话:什么是晴?什么是多云?请大家结合左边的小资料看图,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引导学生归纳:云量小于四分之一是晴天、四分之一至二分之 是少云、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多云、大于四分之三是阴天。可以根据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来判断。)
(2)提问:大家看第四幅图,阴天的时候云成什么色了?(黑色)难道云有白色和黑色之分么?
(3)讲解:由于阳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站在地面仰望看天空没有一点光线穿透云层,导致云层和黑色的一样,其实云层还是白色,只不过没有光透过云层而已。
(4)提问:那火烧云呢? (学生可能会说:也是阳光照射的作用。) (5)谈话:(展示课件)对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太阳光的缘故。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火烧云吧。
设计意图: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用图示来解决部分问题拓展光学方面的知识。
3.知识拓展
(1)谈话:给大家布置个任务, 请大家每天抽几分钟时间来统计一下5月份每天的云量情况,并记录下来。
(2)提问:请看书中用了个什么图形来表示数据?(扇形图)你还知道哪些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形图、折线图)?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图形表示?直接用表格表示数据不好么?
(学生可能会说:一目了然,更方便、更快捷。)
(3)讲解:学会用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表格里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学习的知识,熟练掌握新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份调查任务,让他们掌握用图形示数据的方法,了解其好处。
(四)布置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