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课前说明:课前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以下分别从课文本身、接受者、
教学者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文本身:根据教参内容,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情节的整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上,但是本文为一篇古白话小说,学生阅读起来会有障碍,因而一定要注意扫清字词障碍,使学生减少对文言的恐惧心理,产生阅读兴趣,只有读懂了,才能分析其中脉络,因而在第一课时最开始环节,安排的是字词,而非背景介绍,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会通过很多媒介或多或少接触过《水浒传》,所以将背景安排在第一课时最后,既总结了一课时,又起到一个悬念引申的作用,为下一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关于人物形象分析,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同学有了方法,就像有了万能钥匙,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解答,所以把分析鲁达形象当做一个例子,交给他们最本质的方法。怎么一步步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又是如何运用的,这对学生在写作阅读中都会产生一定作用。
二、接受者: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一定要考率受众。这次演练的受众是大学生,我
们都学习过相关知识,在回答一些问题上都比较有逻辑性和全面,因而把课程设计为两课时,经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两个大块内容用一节课去讲解。如果是初中生,要根据其接受水平,适当的再进行拆分,或者安排为三课时,便于其理解。另外,学生不同课堂效果就不同,在讲课中需要举例子,在教案设计时,举例处我都设计了不同的例子,面对成熟的大学生,要讲令他们感同身受感兴趣的例子,以求课堂效果更好,若是初中生,不能讲太深奥的例子,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者:作为一个师范生,我是属于很不合格的一类,字写的很羞涩,普通
话带着大连海的味道,按道理,应该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填补缺点,但是,教参给的就是多媒体教案,以好汉歌开头,司空见惯,略显花哨,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以还是坚持板书教学,也可以暴露不足,让老师同学指正,以求更好。其中不足,希望能通过课程设计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加以补救。此外,从未用过话筒在如此多的人面前讲课,会特别紧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做了多种方案应对紧张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也会多加练习。不求惊艳了谁,但愿,惊吓了自己。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划分文章层次。 2、了解故事脉络,并且能够进行复述。 3、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补充新知识。 能力目标:1、能够提炼出几个故事情节
2、根据情节分析鲁达这一人物形象。
3、巩固塑造人物的方法,尤其是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
刻画时的作用
情感目标:1、正确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侠义精神”。 2、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感知真善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小说相关知识的复习补充。
2、对鲁达形象的分析,塑造人物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生僻字词,对这一历史故事的流利复述。 2、使学生对古白话小说产生兴趣,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对行侠仗义的辩证看待。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划分文章层次。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能力目标:1、了解故事脉络,并且能够进行复述
2、对古白话小说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情感目标:对鲁达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读懂字词,读通文章 ◆教学难点:理清脉络,复述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空城计》一文,对诸葛亮这位聪明睿智,有指点江山那般气质的军师产生了敬佩,对三国争霸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今天,我们要跟随时间的脚步,来到又一个乱世,体会另一种风格的英雄,他就是我们从小就在爷爷奶奶口中常常听说的,水浒英雄鲁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鲁达是因何成为梁山好汉的,请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1分钟)
二、 初读课文,圈点字词:
1、请同学们从头读一遍这个故事,把阅读过程中不会的字词画出来。(文章
较长,需要3分钟左右)
2、现在同学们都已经把不会的字词画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小组分工,查清
你们组找出不会的字词,写在笔记本上,稍后进行小组比赛讲解。(使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也能够加深印象。此处约5至8分钟)
3、分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结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
在过程中加强记忆 用时2分钟)
4、教师总结,可以练习题的形式展示,进行抢答或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加
深学生的印象: 给下面加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聒燥(guā guō) (2)恁地(r?n nan) (3)腌臢(ā yān) (4)赊欠(shē yú) (5)绽开(dìng zhàn) (6)绰号(chu? chuō) (7)眼棱(líng l?ng) (8)迸出(bìng bang) (9)揸开(zhā chá) (10).醋钵儿(bō běn) (11).磬(qiang qìng)
(12)钹(b? bá) ( 13)铙(ráo náo)(14)喏(rě ru?) 注意古代白话与今天口语的差别,为加黑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 )
A.染料 B.指人的容颜 C.指显示给别人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2).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
A.时间词,现在以后的时间 B.将要来 C.拿来 (3).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
家特地要消遣你! ”( )
A.消闲解闷 B.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 C.戏弄、捉弄 (4).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
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 ) A.谈论 B.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C.计较 (这一部分
用时3分钟)
(前两个部分共用时15至20分钟,其中五分钟为机动时间,依情况而
定)
三、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1、提出主问题: 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方面的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并思考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小组进行讨论分别扮演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互相补充,互相改正。(将学生带入故事之中,使之感受到小说故事的魅力,产生兴趣)(讨论给予充分时间,交流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10分钟) 2、概括课文,说出文章梗概(复述):请四到五位同学进行复述,老师进行
引导补充。点出故事的结点。(5分钟) 方法指导:给予学生方法指导,让其在复述过程中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儿是怎么做的三要素进行。另外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一步步展开。再请一到两名同学根据老师方法按步骤再次进行复述(5分钟) 要点提示:
(1)某日下午,鲁达、史进、李忠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吃酒,听到隔壁
阁子有人啼哭,鲁达叫酒保带来金家父女寻问原因。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
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激起鲁达对郑屠大怒,当即赠送银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方法。
(2)第二天一早,鲁达赶到金家住宿的鲁家客店,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
出虎口。他怒打郑屠的走卒店小二,为阻挡店小二追赶金家父女,在店门口坐了足足两个时
(3)送走金家父女,鲁达来到状元桥郑屠肉铺前,先借买肉为名,故意
刁难郑屠,杀他威风,激怒他,挑起斗打。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
(4)鲁达打死郑屠后,为避大祸,奔出南门出走。 3、教师总结复述,再次强调复述故事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其中要渗透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用时较长,20分钟左右)
四、总结拓展:总结本课内容,对《水浒传》相关知识进行补充。
1.《水浒传》的成书经过。
《水游》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形象地再现了梁山起义发生、发展与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是一部有丰富的历史内容、鲜明的进步倾向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古典文学杰作。
《水浒》的成书时间,长达两个多世纪。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我国北方地区爆发了一场以宋江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然而英雄们的形象和业绩却被染上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宋元两代的说话艺术和杂剧艺术中,水浒故事颇为流行。两百多年以后的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施耐庵在长期积累的群众创作基础上,以同情农民起义的思想观点和元末农民起义的实际知识,把那些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集中起来,创作了这部浩瀚的鸿篇巨著。 2.《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为 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他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作《江湖豪客传》。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作,《江湖豪客传》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但觉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改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时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禀父,宋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遂将书正式定名为《水浒传》。 五、承上启下,展开铺垫: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讲这个故事完整清晰讲给其他人了,但
是,鲁提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做的是否正确呢?这些问题就留给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