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
古塔区敬三小学 尹莉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同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课件、1厘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布料,想给我们班重新定做一个桌布,要做多长才合适呢?你能估计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想知道他到底有多长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初量课桌
师:大家看课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对,你能找到长方形桌面的长边吗? 生:能。
师:大家都来摸一摸长方形桌面的长边。 生摸长方形的长边。
师:那我们用身边的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课桌有多长呢?
生1:我们可以用数学书测量课桌有多长。 生2:可以用格尺测量课桌有多长。
生3:还可以用本子、文具盒或铅笔来测量课桌有多长。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测量课桌长度的方法,现在同桌两人一组,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来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开始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工具测量的课桌的长度?测出的课桌有多长?
生1:我是用铅笔量的,课桌长3枝多一些。 生2:我是用书量的,课桌长二本书多一些。 生3:我是用作业本量的,课桌长三个作业本多一些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课桌长3个格尺多一些。
师:课桌一样长的,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观察发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师:对,正因为我们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我们测量的结果就不同。那么这么多的数据,我们报给师傅哪个呢? 生1:用数学书的。 生2:用作业本的。 生3:用格尺的。
师:我们不能把书、铅笔或者文具盒给师傅拿去呀,如果我们都用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来测量,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生齐答:是。
师:看来,在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所用统一的工具叫做尺子。 2、活动二:认识尺子。
(1)用课件在打屏幕上很多种尺子。
师:大家看,尺子的种类有很多,你认识吗?我们学习中最常用的是?生一起认识尺子。 (师拿尺)说:大家看,格尺上都有什么呢?大家快拿出你的尺子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吧!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学生独立观察之后,汇报。
(这个地方学生的知识经验很多,发现也很多,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度引导。)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数字。
师: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生: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这些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字叫做:刻度。读作:刻度1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短线。
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长短不一
师: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段就叫做刻度线。
师(指0):这个0叫0刻度,它所对应的长线就是0刻度线。
师:想一想这个0在尺子上有什么作用?(作为起点)通常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都是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谁听清老师说什么了?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cm。
师:cm就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 3、活动三: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指尺子的0刻度和1刻度)你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师:谁来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厘米长? 生:从0到1是一厘米。
师:还有从哪到哪的长度也是1厘米? 生1:从3到4是1厘米。 师:还有呢?
生2:从1到2,从2到3,从3到4,从4到5,从5到6都是1厘米。 师:对,大家看!孩子们,认真观察屏幕,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挨着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也可以说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有多长
师: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生比画,有的比画出来的1厘米和实际1厘米的长度差距很大)
师:有同学比画的不太确切,现在请同学们将你家长为你准备好的小棒夹在拇指和食指指甲,然后手不动,轻轻拿出小棒,现在看你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牢牢记住1厘米有多长,一会我们还会用到它,现在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然后做好。
(3)生活中的1厘米
师:1厘米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你知道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吗? 生:数学书的厚度是1厘米。
师:数学书一定是1厘米吗?(不一定)所以我们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还有吗? 生: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食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是啊,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 (4)认识几厘米
师:那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一大格就是1厘米,现在你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2厘米吗?
生:从0到2就是2厘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