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
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材说明: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 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 范读(出示课件) 3、 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教学反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送: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我们的《美文诵读》! 生:快起来,诵起来,大家一起来!(拍手诵诗,之前学过的写景诗)。二、新授(一)诵读 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惠崇春江晚景》)什么意思呢?(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2、看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通过看书和上网找资料来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频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学生自渎)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
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还记得怎么在诗句
中标出停顿吗?谁来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是这样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跟朗读一起读一读。(音频资料) (二)学诗
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同桌自学古诗意思)
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3、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学生说第二句诗意: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4、后两句呢?(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什么是蒌蒿\芦芽?看图了解)
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一起说说?(学生说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6、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那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 7、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了?(春天的美景) (三)背诵欣赏积累
1、整首诗我们都明白了,现在试着背一背。(学生看课件图背诗。) 2、老师还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视频资料,咱们来欣赏一下。(看视频) 3、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 把你们说的画下来好吗?你可以画一幅诗配画,也可以把这两节美文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积累,做成美文积累卡。开始吧!(配乐积累美文卡) 4、展示积累成果。 三、总结
我们不仅学会借助资料来自学古诗,而且还进行了美文积累,收获不小呀!课下大家可以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