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科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19:26: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填空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

第1页/共6页

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 、生长发育 、 、衰老

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 、茎、 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

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 、 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简答题。

(1)请说出两种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至少列举四种) 3.判断题。 (1)

( )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然后长成一棵植物。

(3)种子有种皮,种皮能保护里面的组织结构。 ( )

第2页/共6页

(4)掰开一粒种子,会发现里边有一株小苗。 ( ) (5)( ) 4.选择题。

(1)我们播种的凤仙花种子的颜色是( )的。 A.白色 B.鲜红色 C.棕色 (2)观察植物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手摸 B用鼻子闻 C.用嘴尝 (3)下列植物中,用根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A.蒲公英 B.玉米 C.红薯 5.填图题。

将菜豆种子各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6.【实验题·操作】小明对一些种子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观察对象:花生、玉米、绿豆等植物的 ,向日葵的 。 观察工具: 。

观察方法:(1)用 观察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

(2)用 摸一摸种子的 (填“软硬”或“花纹”)、光滑程度。

(3)用 闻一闻种子的 。

第3页/共6页

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9r82t4za5kaxd91bwp423gj8gje700ky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