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资产评估师 cpv 《评估实务二》-分章节讲义--市场法和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17:40: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01讲 市场法和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考题可能涉及客观题、计算题。分值估计在8分左右,在复习中重点关注总价计量方式和从价计量方式下市场法的评估思路、市场法中评估参数分成率的计算,以及成本法的评估思路,成本法中重置成本指标的测算。

【高频考点1】市场法的评估技术思路 (一)总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技术思路

总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程序与市场法基本评估程序大致相同,但是总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技术思路需要结合总价计量方式和无形资产自身的特征,考虑可比对象选择和差异分析调整的特殊要求。 1.可比对象选择 两个可比条件:

①标的无形资产和 可比无形资产具有可比性;

②标的无形资产与 可比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资产组具有可比性。 (1)无形资产的可比条件。

①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 相同或相似。 ②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 权力状态相同或相似。 ③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 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同或相似。 (2)无形资产相关业务资产组的可比条件。

①相关的资产组相同或相似 经营业务,无形资产在其中发挥 作用相同或相似。 ②相关的资产组 大小、规模相同或相似。

2.差异分析调整

(1)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的差异调整

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的 剩余经济寿命的差异,可以通过分析相关业务资产组的寿命周期进行调整。

(2)相关资产组的差异调整

①相关的业务资产组 规模、大小的差异进行调整; ②相关的业务资产组产品 毛利的差异进行调整;

③相关的业务资产组中其他有形资产的 维护支出成本的差异进行调整。

(二)从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技术思路

从价计量方式下的无形资产评估通常不需要评估出无形资产的绝对价值,而是给出一个相对的比率,如收入分成率或利润分成率。同时,从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技术思路也需要考虑可比对象选择和差异分析调整。 1.可比对象选择

要求 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相同或相似。

对于采用“ 入门费+分成”计量方式的,需要合理地分别测算入门费和分成率,或者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将入门费换算成分成,或者相反,将分成换算为总价计量的入门费。 2.差异分析调整

①标的无形资产与可比无形资产对各自产品 收益贡献的差异调整;(参考销售利润率差异) ② 入门费绝对值大小对分成影响的差异调整。

【高频考点2】分成率的确定 (一) 采用对比公司法测算分成率

①寻找若干家与被评估无形资产 拟实施企业处于同行业的公司作为“对比公司”; ② 计算对比公司无形资产分成率;

③计算对比公司无形资产分成率的 平均值;

④相关因素调整后,测算出被评估企业标的无形资产的分成率; 被评估企业无形资产分成率=对比公司平均无形资产分成率×调整系数 ⑤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调整因素一般是 销售利润率。

被评估企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分成率=对比公司平均技术类无形资产分成率

(二)采用市场交易案例测算分成率

在从价计量方式下采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时,还可以通过获取 市场许可费交易案例数据对分成率进行测算。美国ktMINE的无形资产许可费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全面的无形资产许可费专业数据库之一。

【高频考点3】市场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总价计量方式的适用性问题

①无论是总价还是从价计量方式下的市场法评估,找到“可比”的可比对象都 非常困难;

②特别是总价计量方式,不但需要找到“可比”的无形资产,还需要找到“可比”的相关的业务资产组,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通过总价计量方式的市场法评估 一般不具有适用性。 (二)从价计量方式与许可费节省法的关系

①从价计量方式下的无形资产评估结果是以一个相对比率(利润分成率/收入分成率)的形式表现,因此 可操作性更强;

②可比对象可以通过市场案例获得或者采用逻辑推算过程 推算获得;

③无形资产收益法评估中的许可费节省法就是采用这样一种逻辑,因此, 无形资产的从价计量方式的市场法评估其实是许可费节省法中的一个步骤。 (三)调整分成率应关注的问题

①在对分成率进行调整时需要特别关注分成率的实质是单位产品收益中应该分给无形资产的比率,这是一个分配比例指标而 不是一个绝对价值指标;

②该分成率是针对无形资产贡献率的指标而不是针对无形资产相关业务资产组的获利能力的指标; ③无形资产相关资产组获利能力强并不一定代表无形资产的贡献率高,即并不一定代表无形资产的分成率会高,这两者之间 没有必然联系。

④标的无形资产贡献大小与其相关业务资产组的资本结构更是 没有任何关系,目前的评估实务中经常看到在进行分成率调整时考虑企业或业务资产的资本结构的差异,这种调整缺乏依据。

【高频考点4】成本法的评估技术思路 (一)成本法下的思路

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或:

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重置成本×(1-贬值率) (1)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① 重置核算法

将无形资产开发的各项支出按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逐项累加核算,注意将资金使用成本和合理利润考虑在内。

重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资金成本+合理利润

有条件的成本费用。

② 倍加系数法

【提示】直接成本不能按现行消耗量计算而按实际消耗量计算,因为无形资产是发明创造,无法模拟现

对于投入智力比较多的技术型无形资产,考虑到科研劳动的复杂性和风险,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测算重置成本:

C——无形资产研发中的物化劳动消耗; V——无形研发中活劳动消耗;

——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倍加系数; ——科研的平均风险系数;

L——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

(2)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无形资产的 购买价和 购置费用。 ① 市价类比法

在无形资产交易 市场中选择类似的参照物,再根据功能和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对参照物的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定其现行购买价格。 ② 物价指数法

以无形资产的 账面历史成本为依据,用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测算其重置成本。

【提示】

i.无形资产涉及 物质消耗费用和 人工消耗费用;

ⅱ.前者与 生产资料物价指数相关度较高,后者与 生活资料物价指数相关度较高; ⅲ.不同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比重可能有较大差别;

ⅳ.两类物价指数 差别较大时,应按两类费用的大致比例 分别适用各自物价指数测算;

ⅴ.两种价格指数 比较接近,且两类费用比重有较大倾斜时,可 按比重较大的费用适用的物价指数测算;

ⅵ.该方法计算的重置成本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对于 更新速度快的无形资产计算的重置成本往往会 偏高一些。(此时无形资产贬值的速度大于物价上涨的速度)

(二)无形资产的贬值率及其测算 1.无形资产贬值的特征

①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体,一般 不适用实体性贬值概念;可能有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② 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无形资产无法完成其最初设计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设计或工程技术的改进或者替代,效用降低,从而使价值降低;

③ 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现行使用以外的事件或者条件以及无法控制的影响造成目标无形资产价值降低,如国家相关发展政策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④ 特定无形资产可能没有贬值因素,例如商标,随着知名度增加,反而会提升价值。 2.无形资产贬值率的测算 (1)专家鉴定法

专家鉴定法是指邀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标的无形资产的先进性、适用性等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其贬值率的方法。

(2) 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该种方法是评估专业人员通过对标的无形资产剩余经济寿命的预测和判断以确定标的无形资产贬值率的一种方法。

【提示】

①剩余使用年限需要评估专业人员通过 专家访谈调查了解,特别是关注可替代标的无形资产的 替代资产出现的时间等因素分析、判断获得;

②该公式计算贬值率的前提是被评估无形资产的 贬值在其经济寿命期内 呈现直线型变化; ③实务中许多无形资产贬值趋势不是呈现直线型的,例如影视作品著作权资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寿命期可能超过50年,但是其经济利益的80%~90%可能在其第一轮放映期内就实现了,其后的剩余经济寿命期内仅有10%~20%的经济利益,这种无形资产,显然不能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其贬值率。

【例题·单项选择题】乙企业研发出一种新型胶水,研发过程中共消耗物料及其他费用60万元,人员开支20万元。评估人员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倍加系数为2,科研平均风险系数为0.2,该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为25%,采用倍加系数法估算其重置成本为( )万元。 A.100 B.125 C.156.25 D.2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据题意得:

资产评估师 cpv 《评估实务二》-分章节讲义--市场法和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aco3ml8v4mu7526k929d31q9p6am00ee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