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狐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饲料EM的添加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狐的生长。研究表明幼狐饲养中,适宜的EM添加剂量为3%。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之。
实验器材:幼蓝狐72只(雌雄各半),基础饲料,EM原液,饲养笼,微型磅秤等。 (1)续写实验步骤:
①将72只幼蓝狐随机分成6组,每组雌雄各半,编号1~6,对每组中的幼蓝狐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值。
② 。
③ 。
(2)预期结
果: 。
(3)讨论:适量的EM 添加剂能有效调节幼狐肠道内的微生态,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这是因为是 。
2013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小题) 1.D 2.D
3.A[提示]考查科学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B.细胞器的分离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C.诱导染色体加倍还可以使用低温处理的方法;D.高倍镜一般指的是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 4.C
5.D[提示]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实验装置中液面变化的情况,重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即既可由蔗糖溶液扩散进入烧杯内的清水中,也可反方向扩散。实验开始时,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数量多于蔗糖溶液,因此,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蔗糖溶液的速率大于由蔗糖溶液扩散进入清水中的速率;随着水进入漏斗量增多,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同时由于漏斗液面升高与烧杯中液体形成的压力差增加,水分子扩散进入漏斗内的速率下降,而反方向水分子扩散速率升高,当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出速率相等,漏斗内液面停止上升。实验复习中应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6.C[提示]本题考查CO2对CO2固定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及C3和C4植物在CO2利用上的差异。无论何种植物,在CO2浓度未达到饱和点以前,CO2固定量均会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即正相关。由图可知,小麦的CO2固定量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A项正确;C3植物小
-1
麦,对于CO2的固定能力较弱,在CO2浓度为100mg·L时,对CO2的固定量很少,B项正确,
-1
同样在这一浓度下,C4植物玉米,则能有效地利用CO2,D项正确;CO2浓度大于360mg·L后,玉米在单位时间内对CO2的固定达到了最大,而不是不固定,C项错误。 7.C 8.D 9.A 10.A 11.A 12.C 13.C 14.A 15.D 16.B
17.A[提示] 本题考查试管牛培育过程,要求学生熟悉试管动物培育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及目的,以识记为主。建议对要求学生对现代生物工程的主要操作过程及目的进行系统整理。 18.B[提示]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在果酒发酵阶段,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而在果醋发酵阶段,醋酸杆菌利用酒精发酵产生乙酸(醋酸),导致发酵液中酒精浓度下降。建议讲评中引导学生对果酒、果醋及腐乳制作过程中各种主要物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19.C 20.B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 21.ABD 22.AC 23.ABCD 24.BC 25.ACD[提示]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气体主要是有O2和CO2,其中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建议讲评中帮助学生回顾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特点。
三.非选择题(共 9 小题)
26.(1)②⑤ 还原三碳化合物 (2)不显著(不明显) 温度低,酶活性低 (3)这种条件下,人参的呼吸作用比20 ℃和15 ℃时强(2分) (4)① [H]、ATP[提示] 考查学生获取、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图1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掌握情况。曲线图是考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常用的形式。图2曲线中可以看出,15与20℃时相比,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速度不太显著,原因是温度低,酶的活性低。28℃时,低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人参的净光合作用比20和15时
都低,原因是呼吸作用强,导致净光合作用低。光照弱时,影响植物的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数量少,进一步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低。
ee
27.(1)有丝 精原细胞 AbX、AbY、aBX、aBY
(2)(见右图)(2分,可绘复制好的染色体和基因,用点线表示如果能显示同源染色体和基因可得2分,只正确表示基因可得1分)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AD BC和CD(答BD也得分)
28.(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Ⅲ-1、Ⅲ-2属于近亲婚配,均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后代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 (2)1 1/2 (3)显 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
d
于X染色体上 (4)BbXY 7/16[提示] 从Ⅲ-1、Ⅲ-2和Ⅳ-2的情况可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Ⅲ-2都带有神经性耳聋的基因,他们的婚配是近亲婚配,后代出现隐性纯合体的可能性达到1/4,远远超过随机婚配时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率。根据Ⅳ-6、Ⅳ-7和Ⅴ-2的情况可以判断,腓骨肌萎缩症基因是显性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如果是在常染色体上,Ⅲ-4的情况应该和Ⅲ-2、Ⅲ-5情况相同,所以该基因一定
d
是位于X染色体上。综合上述分析,Ⅲ-1的基因型为BbXY。Ⅴ-1的基因型为Y,Ⅴ-2的基
DdDd
因型为BbXX或BbXX,可能性各占1/2。Ⅴ-1和Ⅴ-2婚配后所生男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2×1/2+1/2×3/4×1/2=7/16。 29.(1)RNA聚合 ATP、氨基酸、tRNA、mRNA和核糖体等(2分) (2)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3)酵母细胞中FPP部分用于合成固醇 通过基因改造降低ERG9酶的活性(数量) (4)酵母细胞繁殖快;代谢速率旺盛;酶母菌易培养;成本低;工业化生产;克服地域性种植的限制等(2分) 30.(1)效应器
(2)一定流动性 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地快速传递 (3)松弛(或不能收缩或舒张)
2+
(4)血钙降低导致突触间隙(细胞外液)中钙浓度低,Ca内流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但钙浓度低时,肌肉兴奋性更高,所以表现为抽搐
2+
(5)肉毒毒素阻止Ca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导致面部肌肉松弛(2分)
31.(1)捕食 (2)较低 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意思正确即可) (3)生物群落 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 C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缺一不可) (5)200;100
32.(1)温度、PH (2)不能(1分) MspⅠ会切割破坏
RR
质粒上的两个标记基因(或tet与amp基因)(1分),而BamHⅠ会切割破坏目的基因 (3)KpnⅠ、SmaⅠ 2 新霉素 (4)4 (5)T1噬菌体
33.(1)抽样检测(样方) (2) 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降)(3)如右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减少 增加
34.(1)续写实验步骤: ②每天在相同时间饲喂等量的基础饲料,2~6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量为1%、2%、3%、4%和5%的EM(1分),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且适宜(1分)③饲养1个月(一段时间)后,对每组中的每只蓝狐进行称重,计算平均值(1分),并比较与初始体重的差值(1分)(2)结果预期:2~6组蓝狐体重增加都大于1组,其中第4组(EM添加量
为3%)蓝狐的体重增加最大 (2分)(3)讨论:EM中的微生物能将饲料中的粗蛋白、粗纤维初步消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