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利昂,水汽等。大气在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后,他自己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其中向下达到地面的为逆辐射,地面接收逆辐射后就会升温,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4.农业生产与大气碳排放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少农业的碳排放,增加农业的碳吸收? 答:双向作用,是源也是汇,农业土地利用,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农业也可以通过土地的变化,土地整治等增加碳吸收,较少排放,由源变汇。1,利用人工生态系统转化,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碳储量,减少排放。2,农业土地整治与碳循环治理水土流失、盐碱化,休耕,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排放,3,农业生产水平,结构的变化与碳循环,以农业生产的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排放。 5.大气氮变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需要经过什么途径?试比较在固氮作用中人类的作用与自然地作用。
答:大气中的分子氮——生物固氮,大气沉降——土壤——氨挥发,反硝化——大气 1,人类氮氧化物废气排放,含氮有机物燃烧,过度开垦,发展工业固氮,城市集约化农牧,不合理耕作,氮肥施用与损失,自然:生物固氮,生物体内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6.试用图表示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和输出的可能途径,有什么途径可以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答:土壤氮素——植物吸收——动物,人——排泄,有机肥——农田——土壤 土壤氮素——淋洗,径流——损失——水体——灌溉——土壤
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气态氮——大气分子氮——生物固氮——NH4——降水——土壤
可编辑
.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有生物固氮,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和种子、种畜带入的氮。
输出的氮素,收获作物移出的,气态,液态或途经损失。
提高措施:1,大力推广包括生物固氮的耕作制度共生固氮、自生固氮、联合固氮。2,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新型氮肥肥料——缓释,控释肥料3,改进氮肥的施用方法,因地,因作物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深施氮肥,叶面喷肥,适期施用,加强谁的管理,4,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利用,秸秆还田,沼气利用,粪便直接还田,复合种植体系。
7.为什么说磷的地球化学循环是一个沉积型的循环?人类对这个循环起到什么作用? 答: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储藏库,岩石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分两路,一条,有生物链——粪便,动物残体——土壤,另一条,枯枝落叶,秸秆——土壤,各种磷的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再次给植物吸收的为小循环,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有两条,一条,动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磷矿化,一条,磷受水的冲击计入江河,流入海洋,经海洋的沉降和成岩作用,变成岩石,经地质运动,成为磷矿石,,另一部分被海洋生物利用,所以磷是一种不完全的缓慢循环的元素。 人类对磷循环的影响
1,人类对磷矿资源的开采与消耗2,磷肥的施用和流失3,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8.试谈谈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原因和治理办法?
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起关键作用的因子是氮和磷,由于大多数水体磷是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故磷
可编辑
.
的作用大于氮。
防治: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制定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截污工程和引排污染源,保护绿化带,集中收集饲养场的家畜粪便2,降低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放养控藻生物,构建人工湿地,机械除藻,注水稀释,引水冲淤,投加化学试剂3,去除污、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生物脱氮,活性污泥法,流化床法,生物转盘法等。 9.磷有资源危机吗?如何提高农业的磷利用率并减少磷的排放。
答:有,土壤总磷尽管很高,但对植物有效的磷浓度极低,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很低,当即利用率一般为20%,因此,提高磷的利用率很重要。1,因土施用,2,氮磷钾配合使用,3,与有机肥配合施用,4,因作物施用,5,适期施用,6,粉碎施用,7,集中施用,8,分层施用,9,根外喷施,1,0,配施微肥,11,不与碱性肥料混施,12,选用与推广应用磷高效利用的作物品种,13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内磷素循环
10.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钾的利用效率?
答:1,作物移出,大多数作物吸收钾量在抽穗和开花时达到顶峰,之后随着作物体内钾被淋失或通过根系外排,作物体内钾的含量不断减少。2,钾的淋失,氮肥使用增加,钾淋失量增多。提高钾的利用效率:1,尽量将作物秸秆还田或使用草木灰,2,使用有机肥,3,因地制宜,改变钾肥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学钾肥和矿物钾肥。4,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建设,特别是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建设,同时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氮磷钾平衡施肥。 11.酸雨是怎么产生的?对农业有什么危害?
答:酸雨是PH 小于5.6的雨水,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含硫和含氮的氧化物在运行过程中,经过大气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分别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在空气中水反应形成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酸雨,级硫酸和硝酸的水溶液。酸雨使土壤酸化,土壤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活性铝含量增加,导致植物铝中毒,有毒重金属火花,抑制微生物的酶活性,
可编辑
.
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伤害农作物叶片,降低发芽和蛋白含量,品质下降,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叶片营养离子大量淋失,有毒金属元素沉降和积累,微生物活性下降,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碳酸盐被硫酸盐替代,水体酸化,活性铝沉积,水体营养盐缺乏,生物分解减弱,影响营养盐的在循环,酸雨对人体的危害,皮肤,水污染,食品安全。 12.化肥、农药、兽药、养殖业粪便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答:化肥污染:1,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富集,含弗量升高,磷肥大量使用,使土壤缺锌,缺铁,影响植物生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下降,2,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改变水体PH,污染地下水,3,化肥对大气的污染:温室气体增加。
农药污染:1,农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2,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残留3,农药对人体的危害,致癌,4,农药对农业自身的危害,益虫减少害虫增多
兽药污染:用量不当,在动物体内残留,累积,排泄后,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畜禽粪便污染:1,氮和磷的污染,水体富营养,鱼类死亡,2,恶臭污染,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生长发育,温室效应和酸雨3,生物污染,蚊蝇滋生,疫病传播,影响人畜健康
13.产生污染的持久性有机物主要有什么类型?他们有什么危害?
答:持久性有机物: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三大类:1,杀虫剂DDT等2,杀菌剂,六氯苯3,化学品的副产物二噁英。危害:1,内分泌干扰,2,免疫毒性3,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4,致癌性5,其他毒性。 第六章
1.试举例说明自然界的信息关系。
可编辑
.
答:1,环境与动植物的信息关系,地球磁场和向光性2,植物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分泌物质,如化感作用。3,植物与动物间的信息联系,花蜜蜂传粉,4,动物与动物与信息联系,蜜蜂找到食物跳舞。
2.人类的信息传输系统相对于自然界的信息传输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1人工仿自然信息,利用人工光源或暗示控制日长变化,利用人工合成的激素。 2,人工采集和生成的信息。
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在信道、传输效率和能耗方面有很多不同。
1,专用信息通道设置。自然信息一般没有专用信道,自然界的信道通过空气、土壤、水等自然介质传输,信息传输距离有限。人工信息流一般都有专用信道,传输失真少,可靠度高,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大。
2,信息传输效率:自然信息中有些效率非常高,产生和传输单位信息所耗的能量相当少,人工消耗较多能量。但现代先进的人工信息流则消耗较少,如互联网上的信息。
3,信息转换速度:动物对信息的反映非常快,但植物比较慢,现代的先进信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信息的速度较快。
3.试谈农业生态系统资金与能量物流关系的几种类型。
答: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量流有两种关系:通过价格的耦联关系和相互独立的关系。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相反。C=PW, C为资金,P为价格,W为重量。C/E=P/e, E为重量为w的产品的能量或某种物质的总量。e 为单位产品含的能量或某种物质的量。 独立关系:独立的资金流,独立的物质流。
4.自然界有自己的调控方式吗?与人类设计的调控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是通过非中心式调控机制实现的。生态系统越趋于成熟,自然信息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