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 (建筑设计概论课程论文) 班 级 : 姓 名 : 学 号 :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引言
二、城市建设及规划
1、中国的古代方正城市规划 2、西方开发的城市
3、中西方城市的差异
三、理想主义的宗教建筑
1、中国宗教建筑 2、西方宗教建筑
3、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差异 四、中西宫殿建筑
1、外国宫殿少等级观念,而中国重理论至尊 2、外国宫殿重单体,而中国宫殿重群体 五、陵墓建筑不同的形与意 六、民居建筑
1、中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 2、西方民居
3、中西民居建筑的同异 七、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流
1、二者的差异
2、二者的交流与融合 八、总结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有人之处就有建筑,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物产、气候、交通等的差异,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宗教、经济、社会等的差异,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各地的文化有交流,各代的文化有传承,更何况人们的创造力是无穷尽,世界的建筑因此千变万化。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这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我们是否又是真正的了解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建造的不同建筑呢?是否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是否能发现不同地区建筑物的各种的美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考虑的。 二、城市规划及建设
1、 中国的古代方正城市规划
在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 据点,也是统治集团奢靡消费的安乐窝,城市建设是为这些目标服务的。同时,城市又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历史上著名的长安城就是一个典型的方正有序的城市。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经过系统规划,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市约略成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周围36公里,城内面积约84平方公里。与明清北京一样,隋唐长安也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两边建筑、街道均对称布置。宫城和皇城组成了一个方形的城中之城,紧靠着城市的北城墙。皇城外,整座城市被方正垂直的街道划分成一百多个街坊。长安城中集中设有进行商业贸易,城内也为皇家设有专用通道。从其城市的规划中,很明确地体现了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2、 西方开发的城市
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罗马城,焕发了青春的光彩,许多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对养育他们的大地之母,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用各种手段来装扮这座古典名城,其中对城市景观影响最大的是兴建了许多供市民活动和游憩的广场。这是的广场设计很有成就,它一般由建筑合围,空间较为封闭,其平面形式多为几何形,如矩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有时则用若干几何形组合而成。广场内几乎都布置了雕像、喷水池等艺术小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它对于加强建筑物的表现力、丰富城市街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旅行家常将罗马景致概况为四多——广场、雕塑、喷泉和教堂众多,而前三者又每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教堂前也常建广场以勾勒出建筑之雄姿。
这开放的城市规划,充分显示了西方城市的热情奔放的青春,激情四射的活力。其不同的规划理念与中国的规划显而易见,这些城市结构方式对后来的欧洲城市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 3、中西方城市的差异
不同的规划思想会形成不同的城市面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城市首先 是一种防卫手段,是由墙围起来供人类聚居的地方。而西方国家的城市则是文化较高的、能享受公民权利的地方。从而,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城市观念比较重视安全、地域和行政上的意义,而西方则侧重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恰恰是一观念的差异,西方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也往往有着不同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式。
三、理想主义的宗教建筑
“西方人崇拜上帝,中国人崇拜祖先”,不少文化学者如此来评教中西传统文化信仰上的差异 。这一差别直接影响中西宗教建筑文化的文化性格。 1、 中国宗教建筑
中国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指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而佛教的寺院和道教的宫观,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佛祖释迦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如著名的洛阳白马寺,五台山佛光寺等。
而道观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就爱你在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其中尤以江西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
还有一种介于宗教建筑与非宗教建筑之间的是坛庙建筑,它具有一定宣传教职能的礼制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西方宗教建筑
西方宗教建筑主要包括神庙建筑和教堂建筑。
说到神庙建筑就不得不提埃及神庙。埃及神庙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通常建有高大、对称的牌楼门,门内有大殿和长廊。高柱林立的柱厅是埃及神庙的最大特色,比如卡纳克神庙和卢克萨斯神庙。古希腊神庙是欧洲宗教建筑的起源,最初神庙的形制一般是以内部的正殿为主体,殿内立有驻扎在该神庙内神灵的雕像。古希腊的神庙一般规模不大,膜拜仪式在庙外举行,其遗址中最著名的要数卫城建筑群。
其教堂建筑可分为两个时期: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中世纪教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高耸尖塔、尖形拱门、密布的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内部空间,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在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画的狭长的窗户,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运用了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包括力学、透视规律等,更有艺术个性。
3、总西方宗教建筑的差异
不同的崇拜对象,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佛寺群体布局脱胎于中国民居院落,往往几重进深。西方则正如其宫殿一样,也突出建筑单体,不讲求群体布局。中国多采用平面纵横铺开的布置,匍匐于大地水平发展。西方则组成垂直向上的狂烈的线条,给人以竖向发展的强烈印象,表达了遥接天国,与“神”交谈、神域的意蕴,以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为最典型。中国主要承重结构以木材制作,四周开设门窗,故殿内光线比较明亮,神秘感不强。西方则采用石结构、砖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建筑坚固耐久,相对封闭,内部即高且光线暗淡,具有浓重的威慑信徒心胸的神秘精神氛围。中国受宗法等级思想影响较大,布局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比较理性。而西方则注意建筑体积和立面形象的数和比较,具有较丰富的雕塑等造型艺术之成分,其装饰色彩光怪陆离,动感强烈,情绪偏于迷狂。 四、中西宫殿建筑
中西古代宫殿建筑艺术,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它们在总体上都强调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