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 教材分析
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教科书设置了3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7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作适当变通。
?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在治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3.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引导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猜想,并会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煤炉内的煤燃烧有时产生一氧化碳,会使煤气中毒,如何防止呢?一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的物理性质。
1 / 5
【归纳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难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小。
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过渡】冬天在用煤炉取暖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煤炉里煤层上方有蓝色的火焰,这其实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的燃烧”(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不便于做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C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结论 2CO+O2点燃 2CO2 【知识拓展】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Ⅱ.一氧化碳的毒性
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可以观察到血液由深红色变为鲜红色。
【提出问题】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煤气泄露怎么办? 2.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归纳总结】
1.中毒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机生命。
2.中毒症状: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02%的空气中,持续2~3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体积分数为0.08%时,2小时可昏迷;若体积分数再高,10min即可致死亡。
3.解毒方法: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氧气,严重的应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4.防止措施:①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②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煤气泄漏时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煤气厂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使人在煤气泄漏时及早察觉。如果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知识拓展】CO2与CO都会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两者的原理不同。二氧化碳无毒,空气
2 / 5
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相对减少时,人和动物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而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生物机体缺氧,以致危及生命。
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石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与H2、C相似。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CuO+COCu+CO2 实验装置 ③管中的黑色粉②先通入CO,排尽末全部变成红色①实验前先检实验步骤 验CO的纯度 对有氧化铜的位置继续通入CO直到加热 玻璃管冷却 ①防止CO不实验目的 纯,点燃或加热后爆炸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②排尽管中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③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④尾气中有未反应的CO,有剧毒,防止污染空气 备用 空气,点燃酒精灯,时,先停止加热,烧掉或用气球收集④尾气用酒精灯燃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是“早来晚走”,酒精灯是“迟到早退”。 【提问】你知道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吗?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出化学方程式:C+O2点燃 CO2 2CO+O2点燃 2CO2 C+CO2高温 2CO C+
3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