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
1 总则
1.0.1为在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体现地区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说明:本条明确规程的制定目的,表述上与现有相关国家规相一致。(调整了顺序,将原规程“确保质量”改为“保证质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方便施工”未纳入。)
1.0.2 本规程适用于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
说明:本条规定了规程的适用围,包括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
1.0.3 本规程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原则制订。
说明:本条规定了规程的制订原则的依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较新,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采用的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
1.0.4 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体、柱作为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加密构造柱砌体结构的统称。 2.1.2 烧结砖 fired brick
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烧而成的实心普通砖和多孔砖。
2.1.3 砌块砌体结构 block masonry structure
由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小砌块)砌成的砌体结构。 2.1.4 框架结构 frame structure
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5 剪力墙结构 shearwall structure
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6 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wall structure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7短肢剪力墙一剪力墙结构shearwall structure with short-pier shearwall
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8 短肢剪力墙一核心筒结构corewall structure with short-pier shearwall
由短肢剪力墙和核心筒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9 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 with frame-shearwall at the bottom
指建筑物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砌体的承重结构体系。 2.1.10局部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 with part frame-shearwall at the bottom
指建筑物下部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为砌体,上部为砌体的承重结构体系。
2.1.11异形柱框架结构 frame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
以异形柱和梁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12 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 frame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 and shear wall
以异形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13 过渡层 transient story
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房屋中与底部框架剪力墙层相邻的上一砌体楼层。 2.1.14山地建筑结构structure on the slope
因山地地形需要,在坡地上底部构件约束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简化为同一水平面的结构形式。包括吊脚结构、掉层结构等形式。
2.1.15 吊脚结构structure supported by different height vertical structural members at the bottom
顺着坡地采用长短不同的竖向构件形成的具有不等高约束的结构体系。 2.1.16 掉层结构structure supported by foundations with two different height
在同一结构单元有两个或以上不在同一平面的嵌固端,且上接地面以下利用坡地高差按层高设置楼层的结构体系。
2.1.17 轻型钢结构房屋 light steel structure
采用截面较小、厚度较薄的轻型型钢组成的房屋结构。
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S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d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C ——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
等的限值;
?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包括地震
倾覆力矩附加轴力引起的侧移);
??e?——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
?RE——抗震设计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2.2 几何参数 h——层高;
Ac——墙体的端柱水平截面面积
b——矩形界面宽度、T形和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w——T形和I形截面的腹板高度
2.2.3 计算参数及其他
——过渡层与相邻框架层的纵、横向层间侧移刚度比; ——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 φ——岩体摩擦角
?2——岩质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折减系数
la——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laE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
K1——与过渡层相邻的框架、剪力墙层间侧移刚度; K2——过渡层砌体的层间侧移刚度;
?Kf??Kcw——与过渡层相邻全部框架和剪力墙的层间侧移刚度之和; ?Kmw——过渡层砌体的层间侧移刚度之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