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解:A.图甲中pH=7的溶液中c(H+)=c(OH-),由溶液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N-)+c(Cl-),结合物料守恒可c(Na+)=c(HCN)+c(CN-)可知:c(Cl-)=c(HCN),故A正确;
B.a点的坐标为(9.5,0.5)],则a点c(HCN)=c(CN-),NaCN的水解平衡常数K(NaCN)==c(OH-)=10-4.5mol/L,加热促进水解,平衡常数增大,Kh>1×10-4.5,故B错误;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HCN)+c(CN-),
而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l-)+c(OH-)+c(CN-),则c(Na+)+c(H+)=c(HCN)+c(OH-)+2c(CN-),故C正确;
D.b点反应生成等浓度的NaCN、HCN,溶液呈碱性,则HCN电离程度小于CN-水解程度,可知c(HCN)>c(CN-),故D错误; 故选:AC。
25℃时,NaCN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可知CN-、HCN含量相等时,溶液呈碱性,说明HCN电离程度小于CN-水解程度,向10 mL 0.01 mol?L-1 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加入盐酸5mL时,溶液组成为NaCN、HCN,溶液呈碱性,加入盐酸10mL时,完全反应生成HCN,溶液呈酸性,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内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7.答案:第二周期第ⅣA
族 NH3 CH4 N≡C-C≡N CN-+H2O?HCN+OH- 还原
性 CuCN 2CN-+5ClO-+2H+=N2↑+2CO2↑+5Cl-+H2O
解析:解:Ⅰ.(1)①碳的核电荷数6,核外两个电子层,最外层4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Ⅳ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
②元素C、N的非金属性,C<N,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CH4, 故答案为:NH3;CH4;
(2)①(CN)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C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N≡C-C≡N,(CN)2可与H2化合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某浓度的KCN溶液能使酚酞显红色,说明HCN为弱酸,CN-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N-+H2O?HCN+OH-,
故答案为:N≡C-C≡N;CN-+H2O?HCN+OH-、;
②三聚氰胺由N≡C-NH2三聚得到,三聚氰胺中无非极性键,N≡C-NH2中C≡N三键中其一个C-N键
断裂,C原子与N原子交替连接形成,故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为:,
第9页,共15页
故答案为:;
Ⅱ.(1)溶液A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亚铜离子,说明具有还原性;C灼烧生成CuO、二氧化碳、氮气,可说明C含有Cu、C、N元素,由题给数据可知n(CuO)==0.1mol,n(CO2)=0.1mol,n
(N2)=0.05mol,则n(Cu)=0.1mol、n(C)=0.1mol、n(N)=0.1mol,且m(Cu)+m(C)+m
64g/mol+0.1mol×12g/mol+0.1mol×14g/mol=9g,所以化学式为CuCN, (N)=0.1mol×
故答案为:还原性;CuCN;
(2)反应②可将CN-转化为无害物质,被NaClO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氮气等,方程式为2CN-+5ClO-+2H+=N2↑+2CO2↑+5Cl-+H2O,
故答案为:2CN-+5ClO-+2H+=N2↑+2CO2↑+5Cl-+H2O。
Ⅰ.(1)①碳的核电荷数6,核外两个电子层,最外层4个电子;
②元素C、N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好; (2)(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①(CN)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C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C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N)2可与H2化合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某浓度的KCN溶液能使酚酞显红色,说明HCN为弱酸,CN-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
②三聚氰胺由N≡C-NH2三聚得到,三聚氰胺中无非极性键,N≡C-NH2中C≡N三键中其一个C-N键断裂,C原子与N原子交替连接形成; Ⅱ.(1)溶液A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亚铜离子,说明具有还原性;C灼烧生成CuO、二氧化碳、氮气,可说明C含有Cu、C、N元素,结合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确定C的化学式;
(2)反应②可将CN-转化为无害物质,被NaClO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氮气等。
本题考查了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判断、氢化物稳定性分析、物质性质和结构的推断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流程,题目难度中等。 8.答案:醛基、醚键 邻氨基苯甲酸或2-氨基苯甲酸 浓硫酸、加热 消去
1
8
解析:解:(1)有机物A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醚键。有机物F命名中,苯甲酸为母体,氨基为取代基,其名称为:邻氨基苯甲酸或2-氨基苯甲酸, 故答案为:醛基、醚键;邻氨基苯甲酸或2-氨基苯甲酸;
(2)反应③发生醇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故答案为:浓硫酸、加热;消去;
第10页,共15页
(3)反应②发生信息中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有机物C为,其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5)A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含有苯环结构,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属于酯类物质,且遇FeCl3溶液显紫色,其中一个取代基为-OH,另外取代基为HCOOCH2CH3、CH3COOCH3去掉1个H原子形成的基团,前者有3种、后者有2种,或者为-OOCCH2CH3,2个取代基有邻、间、对3种结构,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3+2+1)=18种, 故答案为:18; (6)由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苯甲醛与CH3MgBr发生信息中反应得到,然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合成路线为:,
第11页,共15页
故答案为:。
反应①发生取代反应,反应②发生信息中反应生成B为,反应③发生消去反应。反应⑤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D,D可以连续发生氧化反应引入-COOH,则D中存在-CH2OH,
则反应④发生取代反应,故C为,则D为、E
为.反应⑦的产物中羧基与F中氨基脱去1分子水生成M。
(6)由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苯甲醛与CH3MgBr发生信息中反应得到,然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题目涉及官能团识别、有机物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的判断、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对比分析物质的结构明确发生的反应,题目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与知识迁移运用。
9.答案:-950 0.25 AC CH3COO--8e-+2H2O=2CO2+7H+ NH4++2O2=NO3-+2H++H2O,2NO3-+12H++10e-=N2+6H2O AC 1×l05
解析:解:Ⅰ.(1)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①H2(g)+O2(g)=H2O(l)△H=-250kJ?mo1-1
②N2(g)+2O2(g)=2NO2(g)△H=+150kJ?mol-1 ③H2O(g)=H2O(l)△H=-50kJ?mol-1
4-②-③×4得4H2(g)+2NO2(g)=4H2O(g)+N2(g)△H=(-250kJ?mo1-1)×4-根据盖斯定律,①×
4=-950kJ?mol-1, (+150kJ?mol-1)-(-50kJ?mol-1)×
故答案为:-950;
=(2)①已知4分钟时氮气为2.5mol,则消耗的NH3为2mol,则v(NH3)==0.25mo1?L-1?min-1,
故答案为:0.25;
②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温度会升高,当温度不变时,说明反应
第12页,共1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