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2.如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 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 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3.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 B. 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 C. 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 D. ABA能够促进呼吸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
4.关于现代生物技术与实践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酶解法获得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仍具有全能性 B.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均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D. 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备专一性
5.下列是以小麦为材料进行的相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小麦根尖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B. 用小麦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过滤即可 C. 用小麦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 鉴别某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依次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溶解STZ的枸橼酸盐缓冲液、血糖测定仪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40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腹腔一次性注射10ml溶于枸橼酸盐缓冲液的STZ溶液,在B组腹腔一次性注射 ,作为对照实验.
(2)注射48 小时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对比A、B两组,实验结果为: . 据实验分析STZ能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尿中出现糖,并出现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1)将实验一剩余的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乙、丙两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 ,并进行统计分析.
(2)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mL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对丙组的每只大鼠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3)4周后,再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3.85±1.28 3.94±2.20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10 据表分析实验组别自上而下依次是 (用“甲”、“乙”、“丙”表示). 实验结论: .
7.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籽粒颜色 第一组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紫色 第二组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紫色 第三组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 第四组 黄色×黄色 黄色、白色 第五组 紫色×紫色 紫色、黄色、白色 第六组 白色×白色 白色 ﹣1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3)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甲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
8.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北京等很多城市都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所示某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构成的 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 .
(2)输入该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 .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重金属含量 (μg/kg鲜重)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 .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
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考点: 细胞的分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硝化细菌、醋酸菌等.
RNA有三种,包括mRNA、tRNA和rRNA,其中rRNA存在于核糖体中.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等结构.
解答: 解:A、原核生物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如醋酸杆菌、硝化细菌等这是由于它们的细胞中含有有氧呼吸酶,A错误;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 C、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并且它的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明确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等结构;识记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掌握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的特点等.
2.如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和蛋白质的代谢,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的过程和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 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 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