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生符号世界的城乡区隔 - 时空的视角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4:4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生符号世界的城乡区隔——时空的视角

高水红

摘 要:伯恩斯坦的社会语言编码理论认为阶级制度通过不同类型的家庭作用于孩子言语的深层结构中,从而在符号类型、社会结构与经验构建之间建立了基本联系。本文则从“时空”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指出了城乡时空结构与学生符号系统之间的联系:乡村学生基于乡土社会循环的时间观形成了以“现在”为时间取向的“看”的世界,其符号表达感性、生动、具体,具有特殊性、罗列性和武断性;城市学生基于都市社会变化的时间观形成了以“未来”为时间取向的“想”的世界,其符号表达明确、理性、抽象,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两者的表达与思维差异将会影响相互之间的理解、交往和共处。

关键词:时空;城乡;符号:语言编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流动增多、交流频繁,乡村学生不管是当下还是将来都已经或即将面临城市文化的碰撞,我们的问题是:乡村与城市学生之间的符号表达存有差异吗?什么样的差异?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否可能?更进一步,如果符号表达存在差异,那么隐藏于符号表达之下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异是否经由学校教育得到了自我体认、反省与改善,从而为以后可能的流动拆除藩篱、增强适应力或者增加相互流动的可能性?

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南京市一所重点小学和江苏省南通市一所乡镇小学五年级A、B班的学生,A班围绕“幸福”的主题、B班围绕“上学”的主题分别完成一幅画(按照学生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原创一幅彩色画)、并用一段话对自己的画进行解释(字数为200-300字)。由于研究分工的需要,研究者在本文中只对文字符号所展现的差异作呈现与分析。文字符号作为书面表达的一种,

1

在经过几年强调用词准确、语法规范、逻辑清晰、修辞规范的学校教育后,学生的符号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我们在此暂且不论城乡学生在用词、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掌握程度的高低,而是注重找寻那些根深蒂固的、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依然无力改变的、甚至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存在。

一、时空:作为一种视角

我们所生活的“周边地区”是否参与了我们生活的构造?这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它以潜移默化的、理所当然的方式驻扎进我们的思维、融入进我们的行为。个体生命更不是无着无落的,他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感受着其所处的时空、累积起周遭的整体性体验,融进其生命的历程。因此,时空对于身处其间的个体或群体而言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更是有意义、有感情,甚至是亲切和动人的。

因此,作为一种视角存在的时空,首先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人文地理学者们追求这种“地方感”与个体经验及思维活动的关联;文化人类学家关注作为内视角(这是吉尔兹解释人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文化持有者的内部世界”,即强调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来看问题,而不是被研究者的观念强加到当地人的身上。)的“地方性知识”(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对人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重视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是指有意义之世界以及赋予有意义之世界以生命的当地人的观念。)。那么在社会学意义上,时空具有怎样的意蕴呢?社会学者们曾为我们提炼和概括过不同时空的结构特征,诸如涂尔干“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滕尼斯的“礼俗社群”与“法理社会”、伦斯基的“前工业社会”、“后工业与后现代社会”,齐美尔的“大都市”、“外来人”、费孝通的“乡土社会”等等。可以说这些概念将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的定型、变迁与在空间维度上的结构关系融合起来,既有时间向度又有空间意涵,同时更具社会属性。

其次,作为一种视角的时空不是无所着力的,而是有力量的。

2

如果说西方学者将时空的力量表述为一种结构性的促动和约束力量,那么中国学者则更喜欢整体性将之称为“场”和“时势”,这种场能和势能足已将时空的力量尽显。身处其间的人们经由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不断接触、记忆、强化,获得这些力量对于个体或群体生命的入侵与构造,继而变成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看似内在的知识生成,看似特殊的生活感觉,看似亲切的本土风格,一种几乎无需特意表现而自然流淌的日常经验。

最后,作为—种视角的时空,更强调身处其间的人们对于时空的感受,即时空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与空间是可以互相转换、互相改造的。比如作为异乡人对空间流动性的体认可能会形成其短暂的时间观,继而影响其表达习惯、思维习惯,乃至行为习惯。比如对于现代空间“去距离化”、“地球村”的体认可能会形成即时性的时间观。空间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转换了时间,反之亦然。这种对于时空的主观感受是有个体或群体差异的,也正是从这种差异中才能窥见时空对于人们从语言到思维方式的深刻却难于被人察觉的影响。

当然,“时空”的社会意蕴还需要社会学者们去进一步的挖掘,而从时空的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时空如何参与个体与群体学生的生命成长、建构个体或群体学生的心灵、智识、行为,是教育社会学者可以为之努力的。

二、现在时与未来时:城乡时间格局中的文字编码 大多数社会科学阐述都假定,时间是社会性的。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了“社会时间”的概念,认为时间是一项“社会制度”,时间范畴不是一种自然范畴,而是一种社会范畴。时间在社会中生成,因此也随着社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分别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与现代的都市社会生活的人们,其时间感觉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围绕自然时间展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这种时间感演绎出的是疏松的、断裂的、

贺晓星,仲鑫.异乡人的写作——对赛珍珠作品的一种社会学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2003,40(1):126-135.

3

甚至可以妥协的生活节奏与时间意识;而都市生活是围绕非自然的钟表时间展开的,随着精确到秒的时间的滴嗒声而出现的是紧迫的、环环相扣的致密的生活节奏。

农村学生的上学描述:

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几乎过着同样的日子。 第一幅写的是,我躲在床上睡觉,妈妈对我说“快起床了,陈晖,太阳都要晒屁股了。”我微微张开眼睛,看了看妈妈,妈妈正两手插腰看着我,我说“让我再多睡会。”

第二幅写的是我左手拿杯子,右手拿牙刷刷牙,妈妈两手放在衣袋里,看着我说:“好好刷牙。”我没有看妈妈,只说了声:“知道了。”

第三幅写的是吃早饭,妈妈跟我说“好好吃饭。”我说:“知道了。”

后面五幅写在学校的事情。

最后一幅图写的是睡觉,等到第二天早上。一切照旧。 城市学生的上学描述:

“清晨6点钟??‘孙子和,快起来。不然就迟到了。’一阵急促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回荡。我终于弹开朦胧的双眼。由于我家住的离学校远,所以早早的就要起床,临睡前把衣服拿好,以便早上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妈妈也更早就起来了,为我做好香喷喷的早饭,为了在7点20前赶到学校时晨读,我快速地揉了揉眼睛,一骨碌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刷完牙,洗完脸,吃完早饭,钻进小汽车??

7:20终于到学校,??”

“每天一大早,学生们匆匆忙忙地起床,快速地刷牙、洗脸、穿衣服,然后,背起书包就乘着家长的车,驶向学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学生们自然很着急。??”

“从一早7:10出发,8:00到校迟到,一早一迟,路途中用时50分钟,但我的家离学校不远两公里左右,一般要20分钟即

4

学生符号世界的城乡区隔 - 时空的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be4671i6u2cg5h8iua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