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0 5:40: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兼论“V+P+N”结构

于、颤抖于、常见于、常用于、长居于、陈列于、沉积于、沉湎于、沉溺于、沉醉于、臣服于、称霸于、呈现于、成立于、成书于、成型于、驰骋于、出产于、出没于、出入于、出身于、出生于、出示于、出土于、出现于、出自于、穿梭于、穿行于、传递于、创建于、创设于、创始于、创制于、创作于、垂涎于、垂直于、丛生于、从师于、簇生于、存放于、存在于、大异于、诞生于、得力于、得名于、得益于、得罪于、得助于、等同于、定点于、定居于、独立于、端坐于、躲避于、发表于、发明于、发生于、发现于、发育于、发源于、发展于、发自于、繁荣于、放荡于、飞翔于、分布于、分立于、愤恨于、服从于、服役于、服务于、浮沉于、伏拜于、复归于、附生于、附属于、附着于、改完于、高出于、共舞于、孤立于、孤植于、固定于、关注于、贯穿于、归功于、归咎于、归属于、归因于、归罪于、龟缩于、跪伏于、何至于、横亘于、横行于、横卧于、回游于、会战于、汇集于、绘制于、混迹于、混同于、活动于、跻身于、集中于、集结于、急驶于、极利于、寄情于、寄生于、寄托于、记载于、加害于、建成于、降福于、降落于、交流于、骄傲于、接近于、揭穿于、结集于、借景于、借助于、紧贴于、仅次于、近似于、浸透于、惊叹于、惊讶于、惊异于、静止于、竟至于、就读于、就学于、就义于、拘泥于、局限于、聚焦于、聚居于、决定于、决胜于、开始于、扣留于、来往于、来源于、来自于、雷同于、类似于、隶籍于、隶属于、立足于、连结于、列队于、凌驾于、领先于、流传于、流动于、流徙于、流行于、留恋于、笼罩于、乱舞于、略大于、略高于、埋藏于、埋头于、迷恋于、迷心于、弥漫于、密生于、莫过于、乃至于、内迁于、浓缩于、努力于、徘徊于、盘旋于、偏重于、飘浮于、平行于、颇近于、栖居于、栖息于、起始于、起因于、起源于、乞灵于、签订于、潜伏于、潜心于、强加于、俏立于、窃取于、倾向于、倾斜于、倾注于、求教于、求救于、求助于、区别于、屈从于、屈服于、取材于、取决于、取意于、蜷缩于、全系于、群栖于、让位于、热心于、热衷于、融合于、溶解于、熔铸于、软禁于、散布于、散居于、杀害于、

7

硕士学位论文

禅位于、首创于、受命于、受聘于、受师于、受学于、授权于、属意于、稍晚于、稍逊于、设立于、深藏于、深陷于、甚至于、生存于、生活于、盛行于、始建于、适合于、适宜于、适应于、适用于、释放于、私建于、耸立于、停灵于、挺立于、统一于、投射于、投身于、透露于、土葬于、推行于、脱胎于、蜿蜒于、往返于、往来于、问世于、无负于、无怪于、无愧于、无异于、无益于、无助于、牺牲于、习惯于、戏嬉于、下垂于、献身于、现存于、相比于、相当于、相对于、相似于、相忘于、效力于、写毕于、兴起于、形成于、雄踞于、悬浮于、悬挂于、逊色于、依存于、依附于、依赖于、移情于、移植于、以便于、以利于、以至于、屹立于、吟唱于、隐蔽于、隐居于、隐现于、膺服于、营巢于、应用于、拥挤于、油然于、游荡于、游离于、游牧于、游说于、有碍于、有别于、有待于、有恩于、有负于、有功于、有关于、有害于、有赖于、有利于、有损于、有益于、有志于、有助于、有罪于、寓含于、渊源于、原产于、原定于、源出于、源自于、缘自于、远胜于、约等于、运行于、运用于、杂居于、栽培于、栽植于、载运于、葬身于、造福于、辗转于、张贴于、着迷于、折服于、直属于、植根于、执著于、致力于、滞后于、置身于、忠诚于、忠贞于、钟情于、周旋于、注重于、贮存于、转赠于、转战于、装备于、着力于、着生于、着眼于、自立于、自绝于、自决于、自杀于、纵横于、醉心于、坐落于、作用于

C.X为多音节 全神贯注于、凌空飞游于

0.4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本文主要以两个三角理论为指导,辅以配价理论、认知理论、韵律句法学理论等,运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X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尽可能做到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

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搜集了大量语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8

“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兼论“V+P+N”结构

①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108,471,447字)(http://ccl.pku.edu.cn);②汉语大词典(罗竹凤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4。简记为汉词);③祖堂集(南唐·释静、释筠编撰,吴福祥、顾之川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6。简记为祖);④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简记为世);⑤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简记为四);⑥史记(汉·司马迁著,长沙:岳麓书社,1988。简记为史);⑦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王星贤校,中华书局,1986。简记为朱)⑧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小说方阵·王跃文卷(谭谈主编,王跃文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简记为王)。 说明:下文中所举的例句除了标明转引自某文以外和自造例句外,其余全部来自上述语料。其中来源于②——⑧的一律在例句最后加上简记字,来源于①语料库的则不作标记。

1.“X于”结构的句法分析

1.1“X于”结构中的“于”

“于”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介词,到了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新介词“在”、“从”等不断兴起,它们分别承担了古汉语中“于”的一些功能,“于”作为主要介词的地位逐渐被取代了。因此,在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于”的性质和地位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句:

(1)我国于(中国儿童百科.1952年将射击列为全国比赛项目。

全书)

(2)我这才意识到七舅舅于我原来并不重要。(刘心武《七舅舅》) .这两个例句中,“于”是介词,介引时间和对象,实际上这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和比较正式庄重的口语场合,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我们把依然作介词的“于”记为“于1”。

“X于”结构中的于与“于1”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对于

9

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所研究的这些“X于”当中的“于”,各家的说法并不一致。黄廖本《现代汉语》(2002)认为它是动词的后缀,如“在于”、“勇于”等;《现代汉语词典》(1996)也标出了“于”可以作动词后缀和形容词后缀。马庆株(2002)认为“于”是一个跨类的真词缀,可以是动词、介词、副词、连词等的词缀。李美子(2001)把“于”看作是类词缀,是介于词根与地道的词缀之间的成分。李菡幽(2001)则把“于”称为“介词性成分”或“介词性语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由于“X于”家族的成员众多,难以用同一标准来给“于”归类,上述几种观点都还只就已经完全被人们认同为词的“X单于”(X为单音节,下同)来讨论“于”的性质,就已经有不同的看法了,更何况是整个“X于”家族呢?另一方面也由于“于”本来是一个文言虚词,在各个“X于”中虚化的程度并不一致,它们还处在不同的历史演化层次上,因此性质也就各不相同了。因为处在演化过程中的“于”是一个连续统,我们只能根据典型特征分出类别,完全符合某一个类别特征的成员是其典型成员,是这一类的代表。而其他处于边缘地带的成员是非典型成员,具有过渡性质。

1.1.1于2 ——类词缀

“X于”结构中有很多并未被认同为词的成员,如一般后接时间、处所成分的“生于”、“死于”等“X单于”和“集中于”、“致力于”等“X非单音于”,我们把这类“于”记为“于2”。目前对于“于2”的性质,各家分歧还比较大。

我们认为虽然“生于”、“集中于”等不太符合人们的词感,但是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将语音停顿放在X和“于2”之间这一点是肯定的。与后面我们将要提到的典型词缀——“于3”相比,“于2”同样也具有定位性、能产性和黏着性,而且单独成词的能力也已经很低了。但它的虚化程度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于1”引进时间和处所成分的功能。因此,我们把它看成类词缀,即还不是真正的词缀,是介于介词与词缀之间的单位。如果它所属的“X于”进一步词化,成为真正的词,那么它将会继续升级为真正的词缀“于3”。

10

搜索更多关于: “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的文档
“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bnt718h364g4gg0l17a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