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作者:吴祖强等 一、草原放牧 主题1:欢快、活泼 主题2:舒展、优美 二、与暴风雪搏斗 三、在寒夜中前进 四、党的关怀记心间 五、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一、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二、歌曲《金扁担》 三、波音记号 四、口琴练习 五、唱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了解、体验)
二、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的声音,和谐统一的声部学唱歌曲《金扁担》。 抒发苗家儿童对家乡、祖国的“四化”建设的赞美之情。(初步学会、体验)
三、认识波音记号及唱法(了解、模仿)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古筝家娄树华在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形象地描绘了渔民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怀劳动丰收的喜悦,乘着片片白帆,歌声四起,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乐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4/4拍子的慢板,抒情性较浓,旋律的韵致悠扬而富有歌唱性,展示了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渔舟的晚景,抒发了作者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起承)进入第二部分2/4拍子。变为三句,音乐有了丰富的变化,表现出渔民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第三部分(合)欢快而激动人心,速度不断加快,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形象地刻画出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描绘出渔舟唱晚的欢乐场面和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金扁担》:具有浓郁的苗族民歌风格,2/4、3/4变拍子,五声宫、徵交替调式,系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歌曲形象地把公路喻为“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配以明快、活泼、流畅的音调,生动地表达出苗家儿童对这幸福之路的赞美,抒发了“四化”建设给苗家人民带来的幸福喜悦。第一部分(A)段为3/4拍子,给人以翩翩起舞的感觉,其中第一句中“51 2 1”的四度上行具有鲜明的苗族音调的特点,三次后提高五度模.进向上。又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第二乐句迂回下行与前乐句作应答,使此段音乐起伏有致。第二部分(B段)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两处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更添
11
歌曲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苗家儿童对家乡、祖国的赞美之情。间奏过后,进入第三部分,与A段前后呼应,尤其是二声部的脱置和反复记号的运用,将歌曲推向高潮,结束句宽广的节奏,衬词配以短促的节奏,既干净利落地结束了全曲,又给人以浓郁的苗族风格的回味。
唱唱:是综合性练习,它既是训练母音“u”、“a”的发声曲,又是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二声部合唱)此曲集大、小三度、纯四度和和声音程于一体.
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挂图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1、导入:在上一课的内容中,我们认识了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第四类——弹拨乐器,哪个同
学能完整地将弹拨乐器介绍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将听一首古曲,是用筝来演奏的,题目是“渔舟唱晚”,思考: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放录音
3、再次欣赏完成作业 4、校对:
第一幅 (3) 第二幅 (1) 第三幅 (2)
5、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采用比赛形式) 6、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四、 唱唱:
1=F3/4
3663┃3552ˇ┃5121┃511—║ .lu lu lu lu lu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1331┃1325ˇ┃2565┃511-║ .....1、分析拍号。自行准备视唱。(谱)
2、一部分学生跟琴唱高声部,另一部分唱低声部(谱) 3、用“lu”“la”进行视唱。(口腔打开,有“吸”的感觉) 4、二声部同时进行,老师为低声部伴奏(注意“ˇ”的运用) 5、抽小组进行二声部视唱练习
6、谈谈,你是怎样唱好高低声部的?
12
五、 熟悉歌曲《金扁担》的旋律
1、导入:近来学校里搞绿化,那么在整理草地时,工人叔叔把废物捡到簸箕里,然后用什
么把它运走呀?(扁担)“金扁担”是什么?是不是用金子做成的?它有何用?请听歌曲 2、放录音
3、出示挂图,说说“金扁担”是指什么?(公路) 4、打开书本,边听边看歌曲的旋律。
5、师问:在音符的上面有一个符号,你知道它吗?
六、作业:给《金扁担》中的上波音、下波音记号作上标记,并唱一唱 七、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筝 (古曲) 意境美
满怀喜悦 明月当空 夕阳西下 渔歌飞扬 渔舟泊岸 渔舟晚归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金扁担》 波音记号(上波音、下波音)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发声练习
1=F3/4
3663┃3552ˇ┃5121┃511—║ .lu lu lu lu lu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1331┃1325ˇ┃2565┃511-║ .....四、 波音记号复习
1、表示什么?2、唱作什么?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将歌曲《金扁担》中的波音记号圈出来,并同桌间相互唱一唱
五、 学唱歌曲《金扁担》
1、打开课本,分析拍号(2/4和3/4)思考:哪些段落是二拍子的?哪些段落是三拍
子的?
13
2、根据旋律,要求边听边用指挥表达出来 3、找一找:各乐段的特点。(第一部分为3/4拍子,给人以翩翩起舞的感觉;第二部分
为2/4拍子,节奏舒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二处运用八分休止符,充分抒发苗家儿童对家乡、祖国的赞美之情。与前奏一致的间奏过后,歌曲进入第三部分,将歌曲推向高潮,而结束句宽广的节奏,仿佛在人们眼前展现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罗呖”给人以浓郁的苗家风格。) 4、轻跟录音唱全曲
5、跟琴逐个部分进行演唱:(第一部分唱准上波音;第二部分唱好前倚音、前半拍休止符;
第三部分唱好上波音、后半部分的二声部练习。) A、唱每一声部的谱
B、分组:女-高;男-低 C、不听琴音,视唱各声部的谱
D、唱词:分单声部练习——二声部同时进行 6、完整地唱歌曲 7、共同指正不妥之处 六、 小结
七、作业:准确演唱歌曲。背唱 八、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3/4拍子(翩翩起舞的感觉)
《金扁担》 第二部分:2/4拍子(节奏舒展,抒发苗家儿童对山乡、
A B A/
祖国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3/4和2/4(前呼后应,二声部将歌曲推
向高潮,结束句宽广的节奏,向人们展现了 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第三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复听欣赏曲《渔舟唱晚》
1、放录音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三幅图的意境。 3、轻跟音乐进行哼唱
4、师述:古筝家娄树华在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形象地描述了渔民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怀劳动丰收的喜悦,乘着片片白帆,渔歌
14
四起,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
5、放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A:第一部分:4/4拍子的慢板,抒情性较强,旋律韵致而富有歌唱性,展示了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渔舟的晚景,(起承)
B:第二部分:2/4拍子变为三句,旋律有了丰富的变化,表现渔民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转)
C:第三部分:旋律先复成式递升,后是反线式递降,速度不断加快,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形象地刻画出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描述出渔舟唱晚的欢乐场面和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合) 6、完整的欣赏
7、分组谈谈各自的感受
四、 歌曲的处理
1、欣赏全曲
2、完整、准确的演唱
3、师:这首儿童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配以明快、活泼、流畅的音调,生动地表达
出苗家儿童对幸福之路的赞美,抒发“四化”建设给苗家人民带来的幸福、喜悦。 4、应以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呢? 5、有感情的唱全曲 6、背唱
7、将二声部单独练几遍
五、 总结
第四课
教学内容:
一、欣赏《为太阳祝福》 二、儿童歌曲作曲家介绍 三、歌曲《我们的心愿》 四、听记 五、念念拍拍 六、抄谱练习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为太阳祝福》和学唱《我们的心愿》,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无限热爱和尊
敬的思想感情,(体验)
二、学习用有气息支持的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学会)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