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7:18: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水是生命的源泉,远古人类总是傍水而居,逐水而居。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人类的发展总是与河流相生相伴。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一个民族的发展,总与河流有关。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文明”的产物,古印度文明又称为恒河文明。

黄河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是中国的国家地标。《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历史上,黄河一直被誉为“四渎唯宗”、“百水之首”。黄河又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她哺育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进行文明创造的重要基地。她犹如一个伟大的生命,厚德弘毅、生生不息,顽强通达、历尽沧桑;她那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

黄河治理开发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素有“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清、圣人出”等良好愿望。纵观历史,黄河治理开发的业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进步和中国国家发展的缩影;黄河成为了促成大一统中国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正是由于大禹治水奠定了立国

的根基,才由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朝历代为了治理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而呕心沥血。一部中华民族的黄河治理开发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智慧史。

黄河博大精深,浩瀚渊泓,是中华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中华民族之魂。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已经具有了重要的象征意义。源源不断的黄河,绵绵不尽黄土,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最基本要素。天生一条黄河,黄河、黄土、黄帝、黄种人,总是那么天然宿命、自然而然地联接、融合,就如上苍造物一般和谐、必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中国人民大学欧阳志远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黄帝,自然始祖是黄河;我们应该尊重黄河、崇拜黄河、敬畏黄河。黄河,已经成为维系中华文化脉络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心理认知最基本的参照坐标,成为炎黄子孙的一条心灵之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与象征。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两个事例: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北川口东渡黄河时,站在摇晃的小木船上,望着像陕北的小米粥一样浓稠的黄河水和泡沫飞卷的旋涡,深深地感叹说:“你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由于黄河断流,1998年年初,我国163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他们在呼吁书中写道:“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她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一位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是黄河的子女而引以自豪和骄傲。”与此同时,一家日本媒体放言,“黄河断流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衰落!”

以上事例再次清晰地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国的“国河”“圣河”,黄河、黄河文化具有国家、民族的高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与象征。

中华民族诞生于黄河流域,黄河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黄河文化不断成长、壮大,又先后融汇了多民族的地方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黄河文化的成长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一易两子”(《易经》、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不但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奠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疆域的最后形成和确定,黄河文化与境内的多种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

搜索更多关于: 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的文档
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br449fbdr507xn0uyq64mg6283nif00q0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