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质量,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并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措施。
3、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工地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二人作为项目经理管理助手,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在公司质安部的指导下,具体担负质量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严密的监控管理。
4、组织好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对本班组完成的项目按照标准进行认真质检,并填写自检记录,对于不符合项目自行整改关闭,最后提交专职质量检查员验收,同下一道工序办理交接手续,上道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整改,下道工序拒绝接收,以保证上道工序的不合格项不转入下道工序。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详见附图。 (三)组织保证措施
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第一管理者亲自负责。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卓有成效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从组织实施上使创优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2、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工程质量达不到创优计划的,坚决返工重做。 3、实行“样板引路制”。施工中设样板路基、路面等,达到创优标准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再全面展开施工。
(四) 技术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部颁施工规范组织施工,项目进场后立即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各类工艺和技术质量标准细则及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A、 路基工程
1、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预防措施是:①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②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2、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预防措施是: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颗粒过大(>10cm)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要剔除,对大于l0cm的硬土块必须打碎。
3、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在有机物腐烂后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预防措施:①路基填土段,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②过湿土,要经过晾晒,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4、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层厚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搭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预防措施:①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l米,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②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
B、砂砾底基层
底基层宽度必须保证,防止在上基层时,再进行对底基层的修复,避免重复施工工序。未上基层的路段,底基层都必须要经常洒水养护。
C、基层
混合料必要时增加含水量,防止混合料水份蒸发。设专人跟在摊铺机后及消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
D、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1、路面平整度差
(1)路面平整度差现象及原因
①由于底层平整度差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②摊铺方法不当,使沥青层虚实不一致,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③料底清除不净,在摊铺的沥青层形成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2)预防措施
①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对分层填筑的底层各层均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提高控制标准。
②面层的摊铺最好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人工摊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
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均匀一致。
③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卸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作它用。 2、施工接缝明显 (1)病害现象及原因
①接缝歪斜不顺直。在后铺筑沥青层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
②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材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
③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后施工路幅的松铺系数未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2)预防措施
①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②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
③纵缝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六、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 安全目标
施工中重大伤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控制在0.8‰以内;轻伤事故控制在2‰以内。
(二)、 安全保证体系
1、根据施工企业第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公司组成以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督促。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承担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质安部为专职业务部门并为公司安全生产委
员会的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的业务工作。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专、兼职安全员有职有责,严格管理。
3、各级安全组织必须履行职责,从措施强度、安全教育、技术交底、执行检查等环节层层把关,纠正违章作业,消灭事故隐患。
4、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安全规程条例,标准和规范等,各工种工人必须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否则不许上岗。 5、安全保证体系同时也是防火保证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兼任防火组长。 (三)、 安全生产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建设部“一标三规范”,切实加强管理,保证职工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2、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尊重科学,严格管理,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注意劳逸结合,制定以防止工伤事故,中毒和职业病为内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3、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领导与群众,专职与兼职的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推行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奖励安全工作的好人好事,并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予以处罚。
5、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内容要全面,要有针对性,根据施工特点和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提出具体内容,经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按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检查和落实。
6、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条例及规程,认真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7、各级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认真组织人力、财力、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落实。
8、在布置施工生产任务时,要做好安全技术文字交底,交接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9、公司每月组织一次生产、安全、机械设备等部门参加联合检查,对查出的隐患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经理,并限期整改完成。
10、项目经理根据暴雨等灾害性较大的气象预报,不定期地组织检查,及时排除安全上的隐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