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
【2012年1月】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
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 8、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 范文:
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
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
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再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而对于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光谱线的红向移动等问题,这两个原理就是同时成立的。同样,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论是因为要解决光子电子等粒子或是地球运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球的气候变化就不合理。并且,视角的不同也不太认可,因为地球是人类等赖以生存的场所,可以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体,地球上发生一些我们称之以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危害人类的生存或是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从这个地球的主体人类的视角来看,它就属于自然灾害。
【2011年10月】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开始征收,当时起征点为800元人民币。最近几年起征点为2000元,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已经超过2000亿元。随着居民基本生活开支的上涨,国家决定从2011年9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
从个人短期利益上来看,提高起征点确实能减少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看似有利于普通老百姓。但是,如果冷静的进行分析,其结果却正好相反。
中国实行税收累进率制度,也就是说工资越高所缴纳的税率也越高。请设想,如果讲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虽然,极少数月工资超过30000元的人可能缴更多的税,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个税会减少,只是减少的数额不同。原来工资低于2000元,1分钱的好处也没有得到;拿2000元工资的人只是减轻了几十元的税;而拿8000元工资的人则减轻了几百元的税收。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同时,由于税收起征点上调,国家受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医疗、保险、教育等公共服务,结果还是对穷人不利。
所以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人,或者是听到提高起征点就高兴的人,在捅破这层窗户纸以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客观真理: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百老百姓。
如果不局限在经济层面讨论问题,转到从社会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就更清楚了。原来以2000元起征点,有50%以上为非纳税人,如果提高到3500元,中国的纳税人就只剩下20%了。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降低起征点,扩大纳税人的比例,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纳
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对国家就会失去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利。所以,为了培养全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适当的降低个税起征点。 【解析】
结论:适当降低个税起征点。
推论1: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般老百姓。 论据1: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论据2:国家收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公共服务 推论2: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 论据3:纳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
论据4: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
【参考答案】
1、个税起征点上调,看似收入越多则减免的个税越多,但另一方面高收入者需要缴纳的税金也越多。这里只比较减免的税额,忽视了纳税金额的绝对值,这样的比较难言客观,自然也谈不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既然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继续增加个人所得税是否还有必要?如果目前的税收足以使政府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那么就很难得到结论说,应该降低个税起征点,从而征收更多个税。
3、就算提高个税起征点真的导致政府税收不足,无法应对日益庞大的公共服务支出,那么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外贸关税等方式来弥补,未必非要通过个税来增加收入。 4、何况如果新起征点下,高收入者的纳税金额增加,足以抵消减免掉的税收,那么也许政府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
5、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属于教育文化领域的任务,征税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否则,是否要扩大纳税范围,让每一个人都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4
相关推荐: